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闵海涛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摘 要:红色文化中先进的科学指导思想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凝练与行为积淀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世界经济加速融合、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高校为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严峻考验,必须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养成文化自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能增效。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路径选择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存在形式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期思想凝练与行为积淀出的红色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还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体现。它是一代又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凝练并积淀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红色文化的精神追求,不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还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是这样的精神特质将整个民族团结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内容在不断与时俱进,但其散发的精神品质却是永恒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红色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现已形成完整的体系,红色文化以“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存在。红色文化在物质上表现为党带领人民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遗存,诸如革命战争遗址、红色书籍、烈士陵园等。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一定物质为载体表现红色文化的。红色文化在精神上表现为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历史事实总结提炼出的带有不同时代历史缩影的精神力量。因此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红色精神拥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如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在社会革命建设时期形成的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红色文化在制度上表现为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如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制度等。红色文化在行为上表现为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一定群体或个人形成的特定行为积淀,这些行为在在精神上和红色文化一脉相承,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社会群体的行为结果或英雄模范人物的行为结果,如杨靖宇、东北抗联等。

二、红色文化助力大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是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有力武器,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外来文化冲击严重,人们将追求经济发展意识摆在了较高的地位,而文化保护意识相对削弱,这是造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而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一脉相承,是连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桥梁。

(一)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强烈认同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遭遇了有史以来空前的民族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都没能帮助中国走出黑暗泥潭。只有中国共产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解救了内外交困的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向强起来迈进。回望百年筚路蓝缕,展望未来星辰大海,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二)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决心

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将胜利之际,国民党公然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短短数月共产党人数从五万多人锐减至一万人,全党被白色恐怖包围。中国共产党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开启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走上了独立领导革命的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长征前大约十九万人,到达陕北会师时只剩下三万多人。即使在如此困境中中国共产党毅然做出“北上抗日”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不怕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来源于是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大学生能从这段历史中体会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一往无前的精神,也会自觉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学习红色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正确认识

随着世界经济融合加快,也给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输出提供了便利性。这些资本主义文化为了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影响力通过产业扩张进行文化输出,如影视、娱乐圈、体育赛事等,更有甚者不惜各种卑劣手段操纵热点事件,控制舆论走向。学习红色文化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辩证的看待外来文化,自觉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蚀,而且也是传承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保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有益举措。

三、红色文化视角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一)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高校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是高校育魂铸人的主阵地。树立文化自信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大学生将理性认知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认同,将被动灌输转化为自觉接受,要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同时开展红色文化案例分析活动,提升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断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要将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价值,助力大学生文化自信养成。

(二)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展现出高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要提高校园文化中红色文化所占比重,让红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要开展丰富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让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行选择不同的方式布置红色校园文化,比如开展红色校园涂鸦活动、校园红色文化宣讲团活动、校园红色话剧活动等。这就一改过去单一的红色文化展示牌这种不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更容易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

(三)将红色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对红色文化进行直接灌输式的教育,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时间占比较少。要针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特点,丰富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如利用高校党团日活动、党校培训、青马工程等组织学生深入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拜访革命老兵等。这些真真切切存在的实物,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容易使学生将学到的红色文化外化为实际行动,从内心深处树立起红色文化自信。

(四)将红色文化与网络相结合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平台越来越具有传播优势,得益于网络传播的便捷性、时效性、广泛性。高校要将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当作载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拓展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比如时下最流行的短视频形式、公众号、红色网站等。利用网络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因其技术性较强,还需要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加之互联网的双刃剑作用,一旦管理出问题,造成的恶劣影响将难以估量,甚至抵消网络平台的正向作用,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加强管理与维护。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新时代的大学生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身背“天将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站在有无数先辈用满腔热血为我们开创的新局面前,要学习并传承好先辈留下的红色资源,内化为自觉行动,不断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衣玉梅.《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119-122[2] 刘瑜,孟建芳.《发挥中共党史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 北京教育,2018,(10):11-13[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72,(002)作者简介:闵海涛(1995.1),男,汉,河南驻马店人,学生,法学硕士,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