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视角 强化过程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立足 儿童视角 强化 过程教学

吉昕琪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强化过程教学,让学生在计算的探究、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等活动中,开展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认知活动,通过思维碰撞、体验感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儿童视角;过程教学;目标;情境;探究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其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个体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要通过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运用能力的提高确保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改革要通过深度学习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对于学生个体的人才培养工作,以数学的全过程学习,数学知识体系的搭建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而言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统一,确保其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来指导教学实践的改革工作。深度学习要把握好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生个体学习效果的重要思路,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对性培养,以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以“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基本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通过“同一平面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绘画”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发挥,在小组汇报展示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不同线条关系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在归纳知识,深入讲解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数学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要重视在课堂中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理解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学生的个体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小学生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也使得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重视为学生进行形象化的情景构造,使其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更好的理解课本的数学知识,改善数学学习枯燥性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过程中形成较好的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教学实践的开展有两个重要的核心,其一是教师的教,其二是学生的学。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往往存在着互相独立,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发挥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也使得学生个体的思维难以被有效的拓宽。因此在教学情境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通过课堂趣味性的增加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积极的对课堂的数学问题加以思考与探究。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锻炼个体思维的同时也促进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

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于分数开展比较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高知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创设来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分数比较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西游记的情形,创设师徒四人吃西瓜的计算情境,以分西瓜中涉及到的1/4,1/5,1/6来引导对于师徒四人的西瓜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西游记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开展。

三、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就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摆拼,可以是学习课本,也可以是实验研究,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可以促进相关目标的达成,通过操作实践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2.合作交流  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了困惑教师不必要急于去讲,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汇报随机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存在的问题。

比如,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是有难度的。对此,我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我用钉子板围成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要求学生用“米”作单位去量长方形的长宽,这时学生犯难了: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这是就会有同学很快说出用十分之三米和十分之二米表示,大家也认可这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我立即引出小数,让学生明确平均分成十分每份也是0.1米,三份就是0.3米,在我的点拨下学生从而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可见,在探究活动最困难的地方,可以安排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最困难的问题。 

3.汇报展示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之后,就应该有一个成果展示的环节,学生把自己的或小组的成果向大家汇报,看探究的结果是否跟大家一致,大家互相交流和补充,使答案更趋完整。学生通过汇报与交流,证实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由同学的补充丰富了自己的观点,有时是通过汇报展示发现自己的错误,改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与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发言能力。 

4.点拨升华  学生把探究的结果汇报给了大家,跟大家进行了交流的同时要用充满真心的激励肯定学生的成绩。要引导学生对做过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归纳要掌握的新知识,强化要掌握的新方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习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及时的把学生总结出来的面积公式板书出来,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识记。

四、合理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搭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分散的数学知识进行串联,数学知识虽然有着数学的内在联系与逐步推进,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着分散零散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搭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说明,通过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来确保知识网络搭建的系统化与条理化。

其次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搭建要不断的进行结构与完善。学生个体知识的学习是逐步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期所搭建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出现不匹配不适应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体系搭建时要把握好动态化的原则,通过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不断补充来确保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可以有效的进行数学知识的系统化规范化整理。

在前期的数学学习阶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初步的数学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进行所学知识与现有框架之间的相互匹配工作,从而对于学生已学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归纳。而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之前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与整理,探究当前所学知识与现有知识体系的不相容之处,从而通过知识体系的改进与完善,引导学生更加清晰的把握数学学习的脉络与规律。

总之,数学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强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好学生当前的学习实际,同时也要通过教学实践的针对性改革,以情境的创设、目标的确立、知识体系的架构来促进学生个体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彬杰;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4年06期.

[2]林碧英;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