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兵团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浅谈新疆兵团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

贺利军

新疆兵团第四师 64团中学

[内容摘要] 部编教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作为新疆兵团中学的历史教师,我们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历史课 传统美德 教育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勤学自强、爱国无私、团结合作、改革创新、守法廉洁、敬老明礼等传统美德。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新疆兵团历史教师神圣的使命。作为新疆兵团的历史教师,我根据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学历史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

一、历史课中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初中历史教材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不胜枚举,针对当前新疆兵团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勤学、自强品质的教育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勤奋好学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追求科学,探索真理。孔子的韦编三绝,苏秦的刺股提神,匡衡的凿壁借光,这些刻苦好学的动人动事,流传至今,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

中华民族富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奋发图强是我们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历史上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事迹的记载。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双脚被膑而作《孙膑兵法》,司马迁身受宫刑而发愤著述成《史记》,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将激励兵团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前进。

2.改革创新品质的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勇于改革创新的民族。纵观中国历史,变法图强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就力图通过变法革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管仲革新,吴起锐意改革,商鞅变法等等,各种变法活动层出不穷。秦汉以后,改革创新活动有进一步发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北宋王安石的变法,清未的百日维新,直至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些表明了中华族是不甘落后,常变常新的民族。我们要通过历史课教育学生要有进取创新精神,不能闭关自守,妄自尊大,否则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列强的欺凌。

3、爱国奉献品质的教育

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奉献者代代相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顾宪成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谭嗣同的甘愿为变法流血,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毛泽东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这些崇高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都体现了爱国奉献的优秀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4、团结合作品质的教育

重视人际关系,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孔子强调“和为贵”,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人说“敬业乐群”,“乐群”的意思是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无数反映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佳话。如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等百姓耳详能熟的熟语。在祖国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保卫了祖国神圣的领土,正是由于这些团结精神,我们这个多人口、多民族的国家才保持了统一和发展。

21世纪是竞争合作的时代,竞争和合作能力是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在未来社会里,合作能力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中外教育专家把“具有与他人合作,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作为21世纪人才素质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纳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5、廉洁守法品质的教育

中华民族中凡是不为金钱物质所迷惑,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人,不是一代风范,就是千古流芳。明代的于谦为世人留下两种清白。其一是“土木堡”之变时,他力挽狂澜,保卫北京,忠心无私,为民族和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代宗皇帝特赐他一处官邸,还加官进爵,他都坚决推辞,后遭谗言陷害抄家时,却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后人所敬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少数人为金钱所迷醉,为了个人的享乐,而贪赃枉法,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通过历史课的教学,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廉洁守法的重要性,让他们成为廉洁守法的好公民。

6、敬老明礼的教育

革命前辈朱德在抗战时期,虽然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但仍省下一部分钱寄给母亲。母亲去世了,朱德悲痛地说:“我用什么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爱国、爱民、爱母亲紧紧地联系起来,堪称敬老爱国的楷模。

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知书达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故事,在历史上广为传颂。知礼、讲礼、明礼,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又保持了人们之间友好的关系。历史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往往是他思想情操的美丑高低的反映。谦虚有礼、落落大方,表明了人的文明高尚,蛮横无礼,粗野卑俗,则只能表明人愚昧无知。

二、历史课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新疆兵团教师是历史课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德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下面列举几种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1.制定明确、恰当的目标

 历史教学工作是通过课时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德育目标时要明确恰当。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不但才华横溢,诗艺高超,而且具有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授课时,应向学生进行德才兼备的教育。如果脱离教学内容而空设目标,或超过学生水平制定高深不切实际的目标,都不会达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

2.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式观念和信念,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要寓教于史,要晓之以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设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对于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怀着不同的情感,而情感是思想品德和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充沛、真挚的感情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杰出的历史人物是学生们学习的好榜样。包拯的铁面无私,祖冲之的刻苦钻研,邓世昌的英勇顽强,鲁迅的甘为儒子牛。这些历史人物不同于文学中虚构的人物,他们更真实、生动,更容易为学生所领悟和模仿。用他们的高尚品质去熏陶学生,必定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课内外结合法: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内教育,以传统美德为内容,编写历史小故事,编辑历史小报,排练课本剧等活动。其次,课堂教育内容与学校德育处工作紧密结合,召开主题班会,举办诗歌、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

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承,始终保持着统一、和谐、发展的局面,得益于历代传统美德教育,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兵团历史课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新时代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教育中学生树立民族的爱国心、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成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佐斌.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分析[J]《教学与管理》

[2] 刘忠勋.德育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址:新疆兵团第四师64团中学

姓名:贺利军

手机: 1331974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