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语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物理课堂教学语言

张国良


宝鸡市 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 中学

语言是教师赖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教育学习、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物理教师课堂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一、物理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

物理课堂语言是界于书面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语言,它应准确、精练、条理、生动、通俗易懂。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则可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像听一个生动的故事,看一场扣人心弦的独幕剧那样的渴求和欲望,课堂上自然会积极思维,通过主动思索、尝试、奋斗,达到理想的境界,学生对物理课和物理知识的学习将觉的是一种享受。反之,教师课堂语言含糊、杂乱、呆板,则学生会对上物理课感到枯燥、厌烦,乐趣、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课堂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会影响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不论当今教育如何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水平如何提高,用好课堂语言仍是十分重要的。

二、物理教师的语言特点

1、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所谓科学性,应包括三层含意。一是语言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第二层含义是指用词要正确、表达要准确:第三层含义是指通过教学语言,要给学生以科学思维方法的潜移默化的训练。这也是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讲究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而要以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为依据。

所谓思想性,就是教学语言的鲜明教育性。任何语言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纯知识性”的语言,不带任何思想性的语言,不是教师的语言,物理教师要紧密的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

2、精确性与针对性的综合

所谓精确性,具有二层含意:一是教学用语要严谨,要符合逻辑原理。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述定义、定理、定律的语句都是十分精练、十分确切的。第二层含意是指措词要精当,语言要规范。规范性的语言是规范化教学的需要。

针对性,则首先应受教材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必须应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物理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活性。随机性、不能我行我素,自我欣赏、针对性的语言,从教育的角度讲,就是因材施教.

3、启发性同趣味性的和谐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因而,启发性的语言对物理教师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应引人入胜,要有发人思考余意。如讲解“功是能的转变的量度”时,可从句式结构来启发。用主语是“功”谓语是“是”,宾语是“量度”的简单句式,可使学生避免“功就是能”或“功转化能”的错误认识。

启发性的语言还要注意直观性。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很深入浅出,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如讲“电压”的概念,可用“水压”来比喻。

三、如何熟练掌握教学语言的技巧

(一)认真推敲,以求科学、准确

尽管物理课堂语言尽量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但在关键之处仍要一板一眼,丁是丁卯是卯,不能含糊,以求对物理概念、规律叙述得科学、准确。对物理概念、规律进行认真的推敲分析,还有助于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力的定义中“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两个字的强调,便于使学生真正理解力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间发生的作用,且为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设下伏笔。

(二)创设情景,以求生动、形象

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对很多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和规律的认识限于表面的,似是而非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创设相应的物理情景,将科学的抽象转变成一幅幅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便更好、更快地顺应、同化新知识。

(三)当好“翻译”,以求通俗易懂

物理课堂语言,既有纯物理语言。做为物理教师必须很好的把握住在什么教学环节,讲解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使物理课上的既不失科学性,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教师除专业知识娴熟外,还要能做好生活语言和物理语言间的“翻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顺利带入物理世界,才能将物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如学生生活中常说

xx(物)从上面掉下来”、“今天真闷热”,对于这样的语言,教师在课堂语言中应引导学生说“xx(物)从上面竖直下落”、“今天气温真高,而且相对湿度也较大”。这样说既反应了物理实质又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对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同样对于学生感到抽象、难懂的词语,应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翻译”成学生生活中的语言。如在用物理语言讲完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之后,不妨补充一句“就是快慢不变方向不变地走”,这样将物理语言生活化、拟人化,更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物理概念的实质。

(四)要又丰富的感情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工作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这里指情感,既包括情感的内含,又包括感情的表现形式。

丰富的情感,不单是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还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教师的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应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表达教学内容的自然情感;二是对学生的期望情感;其三情感也是对事业热爱的一种体现。实践证明,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五)要有节奏感

演戏要有舞台节奏,上课应有课堂节奏。我们将语言表达的节奏,主要是紧慢疏密、轻重缓急。检验教学语言是否达到最佳节奏就看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是否协调同步。只有这样的节奏,才能产生学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

教学语言速度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他们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听课就感到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的知识也容易“夹生”。教学语言速度太慢,讲述的知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

,他们的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必然影响智力活动的顺利发展;讲课声音太高,语言刺激太强,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讲课声音太低,学生听课吃力费劲,会引起听觉的紧张而产生疲劳。因而,讲课过程中的语言一定要注意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教学法的语言节奏,要根据教材内容、实验安排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与调节。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语言应该放慢,语气应适当加重;讲到疑点指出,声调可以提高,尾音适当拖长;课堂秩序出现混乱,不妨有意变换声调,压低嗓门,使之声缓而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