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课程整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音乐学科课程整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梁芳

重庆市酉阳县板桥乡中心小学校 409800

摘要:整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将某一个章节的知识,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维度,将概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发展进入到了新时代,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更加注重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以课程和教材为依托,以学习到多元化知识为目标,最终希望能够得到全方面、更长远的发展。因此音乐课程上的整合探索与实践,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程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的整合;强调学生自主性

以前的音乐课堂上,往往采用教师单独演示,然后逐句带领学生学习乐曲,最后再完整地连起来唱一遍的形式,学期期末时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乐曲的方式,是按照抓阄的方式,随机抽取乐曲,教师个人依据学生演唱的水平给出评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以前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需要了。教师要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状况,根据学生希望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做出灵活的改变,采用整合教学的方式,将课程内容做出合理扩展,将教学方式做出更多变得形式,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自主探究音乐、学习音乐的行动力,最终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程拓展自己的眼界,发掘自己的爱好和潜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得到有更多种可能性的发展。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目前的音乐课程教材上的内容,通常都是以乐曲为主体,有些乐曲会有一定的课外延伸,但是延伸的内容和方向均有一定限制。教师要想扩充课堂容量,全方位将乐曲的内涵教给学生,就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做出整合。乐曲往往是作曲家或者演唱者,表达情绪或者思想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将这首曲子的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作曲家或者演唱者的生平经历、个人性格,通过这首曲子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整合到乐曲本身的教学内容上来。先将乐曲整体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乐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再将乐曲的背景故事,乐曲创作中应用到的手法和技巧演示或者教授给学生,再将乐曲拆分,逐句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拆分中,逐渐了解乐曲内涵,再从乐曲的整体演奏中,体会乐曲的主题和思想,并在这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得出来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例如,第二单元《管乐之家》欣赏课《打虎上山》,是现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节选片段,描写的是主角进入土匪老巢之前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主角无所畏惧的豪情壮志和必将取得胜利的万丈雄心。教师在教授这一部分时,不应拘泥于课本上所标注的欣赏课,而应该让学生全面了解乐曲的完整背景,进行课程内容上的整合教学,将《智取威虎山》的基本故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透过《打虎上山》这个片段,深入了解《智取威虎山》整个故事,通过《智取威虎山》这个故事,进而更好地理解当时那个时期,解放军全面打击山贼匪帮,带给人民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的决心,和英勇奉献、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由此体会到如今和谐社会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革命先辈用热血打下的江山,也能够做到对优秀勇敢的革命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教学方式的整合

音乐课程整合探索的另一方面,是对教学方式的整合。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是教师单方面演奏,而学生只是在讲台下以聆听的方式学习。整合教学方式,是指打破这种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播放所学乐曲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片段,给学生发放简单乐器,让学生通过乐器演奏乐曲,带领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制作与乐曲有关的短视频、PPT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音乐技能,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这个课堂上不要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纯的灌输教材课程,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让学生更全面地接触到各种技能,从而更多地开发自己的乐器特长、音乐特长,找到自己的爱好。

例如,第三单元《抗日烽火》,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主要通过音乐、乐曲歌唱和欣赏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历史和语文知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付出的前赴后继的牺牲,和顽强不屈的抗争。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抗日战争典型战役的电影片段,和描述作曲家作曲背景和环境的电视剧片段,有效地结合历史和语文知识,以PPT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抗日战争,了解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处的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与慷慨激昂的乐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当时人民付出一切代价,都要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心。演奏和歌唱抗日歌曲,是爱国主义教育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到极致,牢记抗战历史,继承抗战精。

三、强调学生自主性

音乐课程不像语文、数学之类的学科,理论性和逻辑性极强,音乐课程是一个较为感性的学科,强调希望学生通过对乐曲本身及其创作背景、作者情绪等方面进行立体化的学习,达到与乐曲产生共鸣的目的。音乐教育,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和增强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音乐教师也要十分明确这一点,并在日常教学中有切实体现,在课堂上可以将教学内容稍微涉及乐理部分的教学,这是为了帮助有音乐方面天赋和才能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为他们的音乐生涯做出初步的启蒙,但是也不适合将这部分知识做过多过于深奥的引申,以免其他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音乐学习过于枯燥和无聊。音乐教育应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发自内心从音乐学习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不管是否有无音乐天赋,都能在音乐熏陶中积极健康成长。

例如,第五单元《丝绸路上》,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广袤大地上不同民族之间瑰丽各异的民族风情。在这一课,教室可以引导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的歌曲进行研究,通过组员分工合作、集体表演的形式,以音乐的方式,向全体学生展现所选民族的风格和特色,这种增强学生参与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成为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特色的内生动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接受度,从中学开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实施整合教学,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做好应对的策略,在深入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并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在实践中验证探索出来的道理和方法,在实践中发展道理。课程内容的整合,对课程内容作出合力的扩展和延伸,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发现音乐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逐渐发现音乐背后的故事,依靠自己的力量领悟出些许人生的道理;教学方式的整合,适度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更加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丰富课堂内容,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教学和实践上来,更加充分地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音乐领悟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感性程度,只有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有足够的兴趣,音乐课程的教学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只有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才能真正逐渐领悟音乐的真谛,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所在,才能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获得阳光积极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芳, 李静. 中学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教学设计[C]//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08.

[2]陈霞. 浅谈中学音乐课的整合策略[J]. 北方音乐, 2019, v.39;No.378(18):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