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党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语文教学与党史教育

曾维东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宝月小学 528100

摘要: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以及其重德育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中传承党史文化、践行党史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百年政党,由几十名党员到现在红旗漫卷中国,她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黑暗与贫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传播党史,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涵,培养好下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是语文课程的应尽职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整合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系统的党史知识,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

关键词:语文教学;党史教育;红色文化;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党史教育也有其特定的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像一部励志传奇,这就跟了解一个普通政党有了本质区别。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同于一般政党,她诞生于一个军阀割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中国,她成立的目的就是解放人民,建立一个新中国。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也是一部苦难史,她牺牲了无数优秀党员才有了新中国今天的成就。再其次,中国共产党具有谜一样的精神品质,她的诞生,改变的不只是民族命运,还有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如无私奉献、自信自强、不畏牺牲等。因此,如何把党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就值得我们探讨。

一、从文学作品出发,开展党史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编者为我们选编了许多有关革命故事的课文。这是我们践行党史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教材,作好教材解读,使学生对党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一)分析作品背景,丰富党史素材

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而其中有些作品背景蕴含着丰富的党史知识。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课文“父亲被捕前”的部分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李大钊同志牺牲的1927年时的中国的社会现状,从“父亲烧文稿”,“一反常态敷衍我的提问”这些细节,我们只要闭上眼就能感受到那弥漫着腥风血雨的空气。早期共产党正是在这种黑暗、随时失去党员生命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讲到课文中李大钊同志牺牲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背景资料。比如:和李大钊同志一起英勇就义的有二十名英雄烈士,就义前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李大钊最后一张照片显示他神态从容大义凛然等。通过对李大钊牺牲场景资料的了解,可以师生一起来感受还有无数不留姓名的烈士,是他们用生命筑起了新中国的基石。

教学时通过挖掘文章的写作背景或者课文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可以把党史学习置身于文字所塑造出的历史情境之中。

(二)分析人物精神,了解党史传统

文学作品刻画出的细节、环境、人物、事件等,都能触动学生爱党敬党的心弦。中国共产党拥有众多非常优秀的党员,我们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人物,以人物形象来展现党史发展。如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中,我们可以分析张思德同志。他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却历经长征,一生奉献,最后为救战友而牺牲自己。普通党员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事,这种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正是广大共产党员的一个缩影,并以此来展现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历史如此,现在亦如此。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和光荣的党,还可以在教学《灯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时,我们以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拓展党史故事并引导未曾经历炮火硝烟和贫穷的学生体会为了国家和平、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英雄壮举,引导学生将热爱中国共产党,发扬党的精神传统的情感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中。

(三)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中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除了调节课堂氛围,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在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时,我们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观看祖国近来的航天成就,如: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活场景;“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活动图片;“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样品等,再现中国的航天成就,在鲜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操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情境设置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能丰富学生的党史积累。例如上到现代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唱《黄河大合唱》,学生从中了解到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去唤醒民众。诗人通过歌颂母亲河——黄河,来歌颂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蕴含的无限力量,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产生自豪之情,对诗歌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党史知识

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特性,开展多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党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党史的能动性。

(一)满怀激情地“讲”

如聚焦语文课外阅读必读名著《红岩》,教师可以开展“红岩群英谱”故事会,为学生搭建讲述先烈故事的大平台,不但促使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而且使学生在“读”“ 讲”“ 听”等实践环节中受到精神洗礼。

(二)各抒己见地“辩”

如教学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一课时,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出队伍,把逃生机会留给了别人,牺牲了儿子的生命。老师可以紧扣文本设置“老汉是否应该把自己的儿子揪出队伍”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语言的交锋深化了学生对一个老党员的敬佩,提高了思想认识。

(三)声情并茂地“读”

如教学《少年中国说》《七律·长征》等诗歌时,老师可以组织开展了“红诗朗诵会”活动。学生采用艺术化的形式朗读,营造出豪迈、深情的视听氛围,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借助灵活多样的语文活动渗透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化单一为多样、化平实为生动。教师在语言文字、视频音乐等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出文学艺术情境,或聆听、或观看、或讲解,注意力高度集中,情感被充分激发,党史学习也做到了入脑入心。

三、搭建创写平台,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我们可以利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写作能力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用火热的文字把党史知识、学习感悟等及时记录下来,以写促学、以文抒情。例如,我们可以在黑板报的一角,划分出一块“党史我知道”专栏,由学生轮流负责,纵向梳理党史上同一日发生的大事件,采用“标题新闻”的形式,每件事用一句话概括。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概括运用能力,也有利于记住党史知识要点。还可以根据党史学习的阶段内容,布置学生设计制作“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手抄报,从栏目设置到内容创作,插图设计再到版面布局等方面进行指导,做到摘抄党史与原创心得感悟相结合,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

四、课后实践,见证党史

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也是开展党史教育的载体。我们可以每月开展革命故事会或书法比赛等。学生认真搜集材料,精心准备,运用多媒体播放影像,将故事、朗诵、演讲的场景展现出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类活动也能够加深了学生对党史事迹的认识。

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有效策略。每天,老师可以安排大约半个小时的红色阅读时间,可以阅读小说或故事等,倡导亲子共读红色经典,阅读成果定期在班级分享。

学党史,感党恩,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成长的历史,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艰难地建立新中国,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充分利用好语文教学这一有利平台,传播党的文化,传承党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培养更优秀的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