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模式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1+2”模式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

唐爱华

河南省方城县第七小学  河南省南阳市 473200      

摘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困境,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阅读”为依托,以作文和口语交际为实践方式的“1+2”教学模式,旨在形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指导意见,探索提升语文教师教学素养、教科研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建立高效率、可迁移和易操作的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及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1+2”模式;语言能力;评价体系;实践


一、研究背景

由于年龄有限、阅读量有限,加上成长环境的影响,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不容乐观。匮乏的语言积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上课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口语表达言之不详、言之无物或者含混其词,阅读分析能力不足,难以取得优秀的成绩等等。

我校地处城区边缘,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文化功底薄弱,家庭知识层次不够高,再加上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平日家长监管不够,没有养成读书习惯。语文素养不高,缺乏语言积累,不善与人交流,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很差,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鉴于以上情况,结合新课程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理念,和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想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

二、“1+2”模式及其实施

“1+2”模式,是指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来的“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的语文教学实践模式,即以“阅读”为依托,以作文和口语交际为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先根据教学要求,确立教学主题,根据主题精选范文进行阅读,积累语言,积累方法。再进行口语交际或作文,把积累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以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我们主要做好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

课题进行时过程中先后做了如下专题讲座:《怎样有条理的表达》《如何尽情的展现自我》《记叙中怎样抒情》《这样做精彩的描写》《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等。

开设专题社团课,如《春节我们这样过》的系列作文、《班级里的风波》系列、《我的家庭成员》系列等生活专题。在教学中研究,在行动中思索,在思考中再行动,在交流碰撞中解决实际问题。

将表达落实在每个细节和生活环节。抓住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和交流展示的机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升旗仪式的主持词和演讲词;运动会的通讯报道和场面描写;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学雷锋活动中的感悟;三八节写给妈妈的话语,甚至是学期计划的拟写,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环境保护、文明用语的倡议书等。

以赛促练,练赛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鼓励孩子向作文指导报等平台积极投稿。总之每一个可能锻炼的机会都不放过,让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情境,真切的感受生活,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三、成果及反思

“1+2”模式通过将阅读、作文和口语进行结合,实现了由积累向创作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在校内推行“1+2”模式,我校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下,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境素材,为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探索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推广运用,使更多的人受益,语文教学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成果如下:

1、促进了“口语交际”教学品质的提升

在此项课题实验以来,我校实验班语文课中口语交际教学呈现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态势,朝着多元化发展在实验中,我们把方法和策略兼顾推进,并由实验班的有效经验推广辐射到高年级的各个班级,在实验中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发展与提高,提升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品质。

2、作文教学体系的确立

我们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从教材到课外读物,从范文到生活,从词句运用到谋篇构思,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老师以独特的视角挖掘文本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再创设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情景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我们以文本为凭借,以课堂和社团为主阵地,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加上老师生动的语言激励,让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建立起了范文引领,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新体系。

3、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课程的改革

通过研究和实践,不仅学生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参与实验的教师发展。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开展实验工作,收集、积累了大量实验资料,及时总结,撰写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记录了实验的历程。我们还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开展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进行观摩课、说课、评课活动。形式不拘,既提高了自己,又向其他教师传递了实验信息,达到全校语文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4、成果的推广使更多人受益。

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取得成效后获得了更多同行的关注,近邻学校也争相学习。先后有柳河一小、尹店小学、方城九小等学校或到我校取经,或邀请我校老师去送教,研究成果在兄弟学校开花结果。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不断进行推广,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总结回望研究过程,也查找出了一些问题,也值得反思和改进:

1、因为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少数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基础相当薄弱,文本的阅读尚存在诸多的困惑,作文能力更是不可言说,读写结合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他们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较快的进步。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做好优等生的拔高,需进行繁杂的分层教学。

2、教师队伍中个别老师的语文素养不够高,不能很好的胜任口语交际和作文教学工作,不能做到对学生真正的引领。所以点对点的帮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形成浓烈的学习和科研的氛围感染和影响更多语文教学者,只有共同进步才有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


一个课题组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口语交际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整个语文教学团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和口语交际,甚或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有效的结合。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育的合理性,让每一个学生在作文能力、口语交际和语文素养方面得到了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敢于、善于运用语言来表达、诉说。这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栾德尚.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石——小学生语言积累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2]陈振玲.浅谈提升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3]曹丙娟.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积累[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

[4]李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6).

[5]袁爱军.关于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