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陈佳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822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中心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是当代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结合新时代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重要理论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文主要介绍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关系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价值观形成,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工作。

1.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不断尝试转型和创新,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面临着重重阻碍。例如: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的理念较为固化,认为只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讲解清楚就完成了教学目标,缺乏个性教育、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的培养,无法理性地认识到社会进步背景下时代对人才价值观的需求,这就会导致教与学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队伍的观念较为陈旧,对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的认识度较低,线上线下教学手段融合的效果较差,对海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应用度较差,部分教师“固步自封”,没有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导致自身知识断层,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需求。

2.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2.1强化价值引领,重视人格培养

一方面,强化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从三个层面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形成新时代“德”的科学内涵。这种“德”即是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重要理论中“立德”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逐步从个人走向社会,从依赖走向独立,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他们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但由于缺乏社会历练和经验,难免遇到较多思想困惑,极易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影响思想观念的形成,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引导他们走正路。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任务,有必要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强化思想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重视人格培养。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多体现在书本的简单串讲和历史回顾中,其正面、显性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和兴趣程度,一味在外部灌输上下功夫很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无形力量。未来三十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不仅要学会抽象的概念,更要学会科学的思维,以及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因此,思政工作不仅需要正面、显性的教育方式,还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生活、学习、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处处彰显其魅力,使之走入人心,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发挥思政教育的应有优势。

2.2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新时代,多元化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思维和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要培养大学生具备媒介素养与自律能力,做到合理合法使用新媒体技术。同时,坚持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对学生思想的了解而展开针对性教育。在展开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选择好学习途径,帮助学生开发优质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的思政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视频播放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鼓励学生做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

校园的育人环境能够对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是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以及校园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对培养学生的精神内涵、人文素养、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致力于改善育人环境,构建“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重点逐步打造出充满生机的花园式校园,展现高校的精神风貌,优化校园环境。激励学生不断自我进步、自我完善。此外,高校要打造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例如线上秒杀活动、线上抽奖活动等,让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元化,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对育人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2.3强化师资队伍

在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必须要有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来作为支持。因此,要强化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第一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和修养水平,坚定教师的政治信念,并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与强化,使其能够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意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去接触更多先进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要对教师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操作与融合能力进行培训提升,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新技术来展开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4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

一方面,要对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深入透彻地将理论问题讲清楚,增强针对性、解释力和说服力。单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言,虽是覆盖面最大的学科,但还不是最强的学科,学科研究成果宽泛而欠精细、全面而欠深入、丰富而欠创新。要把哲学思想转化为理论自觉、政治信念、思维方式,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魅力与理论素养,在教学内容上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要做到“虚实结合”,既要务虚更要务实,解决虚实“两张皮”现象。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高校思政教师也要挖掘自身特点,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寓教学于思政元素。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只有“虚实结合”,实现虚功实做、实功落地,才能取得实效。

3.总结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重大挑战,这种大挑战之下潜藏着各种机遇。高校必须紧跟党和社会的领导和新要求,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可以为学校就业提供有效助力,而且可以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稳中求进。高校思政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强化教育工作者责任意识,让思政工作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充分发挥我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为祖国培养新鲜的血液,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郭立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分析[J].智库时代,2019(8):85-86.

[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 师闻.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N].中国教师报,2019-0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