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杨平洲

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小学 472000

摘要: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中提出要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备课时,不但备好教材,还要备学生,要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运动的兴趣。告诉学生要想学习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让他们知道体育课就是一种意志行为的表现,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和具有的,而是在平时的艰苦磨炼中才能逐步形成的。并鼓励学生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进一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体育 增强体质 培养兴趣

一、要善用激励话语,增强学生信心

在课上,细心观察学生,一旦发现有提高,尽管提高幅度不大,哪怕是只有一点点,也要及时给予赞许和鼓励,或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扬,因为这是对他成绩提高的肯定。同时还教育学生:“不要跟别人比,只要自己努力,你就是最棒的”,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点点滴滴进步都在教师的注视之中,这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快乐感就会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才会慢慢培养起来。高年级学生由于体质、生理及运动能力的差异,学生的水平也会有所不同。班里个别学生往往会因身材体弱、矮小、肥胖等原因影响其运动能力的发挥,这部分学生在每次体育活动中表现不自信,总担心出丑被同学讥笑,因此在活动前根据个体差异与学生们商议并制订不同的达成标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加自信心,提高其拼搏意识。如:在测试男同学立定跳远时,有意把考核标准放宽尺度,让体质差、弹跳力不好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组,即使有的同学实在达不到最低标准,也会奋力一搏的,这时,教师就用“你一定行的”“加油”“你已经进步很大了”等话语鼓励他们。达到标准的同学,用“你很有潜力”“你还会更棒的”激励他,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会加倍努力,会给自己定下新标准,力争下次跳出更好成绩。在课堂上,我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多一份宽容、理解与帮助,少一份讥讽与挖苦,久而久之,大家互敬互爱,共同进步,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气氛。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教学效果就有了保障,师生双方都能心情愉快的投入到教与学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体育活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按照个性特点施教,形式多样化

适宜的组织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要想上好体育课,就要先了解学生的爱好、特长等,做到心中有数。平时要经常和班主任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个人特点,以免语出有误,伤学生自尊心。二是用问卷式调查,从中了解孩子们体育课喜欢的内容及方式,在教学组织方式上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应从体育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在体育课的基础部分教学中,除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安排一些小游戏,或者组织小比赛,争取人人互动,一齐参与,共同进步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如:采用不同形式的接力赛,分组对抗赛、变换队形跑,赶超跑等,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还可以培养学生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跳绳,踢毽子发展他们的耐力,也可以进行篮球往返运球赛,对学生运球能力进行综合考察,激发其参与比赛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增强担当意识,用新颖变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整个课堂就会充满活力。这样,同学们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三、培养师生感情,用关心与爱赢得信赖

在教学时,针对主客观原因,循循善诱,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心和毅力。一方面重视观察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教育学生蔑视困难,战胜自我,成功靠自己努力。从思想教育入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明白增强体质对促进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健康的体质是学好文化知识的物质基础,充沛的精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学生明白了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文化有重要性,便会对体育课产生极大的热情和自觉性,就会主动克服困难,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位男生是长跑队的,每次训练时,他总是一个人在训练,做放松动作,很少与他人交流,感觉性格有些孤僻,我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得知,他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和离婚了,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我利用空闲时间找他谈话,给他讲了许多道理,并告诉他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光,要好好把握住,不要让外界的不愉快影响了你的生活,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要放平心态,学会坚强,做最好的自己,以后遇到困难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很愿意帮助你,是你永远的朋友”。在这以后,这位男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训练更积极了,和同学交流也多起来了,上体育课能主动帮老师搬体育器材等,每次训练经过我的身边时,我总是微笑着向他点头,并说些“加油”,“坚持就是胜利”的话语来鼓励她。一学期下来,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在一次运动会长跑比赛中,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看到孩子自豪的表情,我也感到很欣慰。

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时,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到有耐心、细心、热心,和他们交朋友,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体育环境,帮助他们消除一些心理障碍,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感到体育课的轻松活跃气氛,诱发其对运动的乐趣,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温国平.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5-86.

[2]陈连新.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8(4).

[3]张龙.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10):93.

[4]樊静.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与体系优化[J].学校体育学,2014,4(6):101.

[5]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