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3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模式分析

徐朝飞

高邮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江苏省高邮市 22560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把2021.1-2021.6月临床药师未干预管理前的15例患者和干预管理后的15例患者纳入,管理前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理后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最终的数据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肾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不当、药物用量或用法不当以及用药时机不当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式中有着显著价值。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与发展,抗菌药物治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但抗菌药物中存在部分使用不当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的药物,对患者的预后与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需要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降低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1]。基于此,本次就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式的价值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2021.1-2021.6月临床药师干预管理前的15例患者和管理后的15例患者(共30例)纳入,管理前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理后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由9与6例男性和女性组成;最低的年龄是19岁,最高的是63岁,平均在(41.00±6.83)岁;研究组:分别由8例与7例男性、女性组成;年龄中最低是20岁,最高是63岁,平均在(41.50±6.91)岁,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①资料完善;②对内容充分了解,并主动配合;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①药物禁忌证;②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研究组:在展开抗菌药物治疗期间给予临床药师干预管理,即:在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需要和临床医师、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了解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使用史等;临床药师需要全程参与病例讨论会和会诊,充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以及治疗情况,积极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结果给予合理治疗建议;临床药师应当对患者用药医嘱进行点评,及时审核和查找相关药物的实用信息,记录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以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在后续工作中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按照《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价,其中治愈:患者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检查存在1项未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经检查有2项检查项目未恢复正常;无效:病情并未得到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与有效总和,除以总例数后乘以100%[2]

(2)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肾肝功能损害。

(3)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包括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不当、药物用量或用法不当以及用药时机不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不同组之间的比较分别采用X2、t检验,P=0.05为分界值,低于这个数值表明对比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疗效要比另一组更高,P<0.05,如下表。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n=15)

5(33.33)

6(40.00)

3(20.00)

1(6.66)

14(93.33)

对照组(n=15)

3(20.00)

2(13.33)

4(26.66)

6(40.00)

9(60.00)

X2





4.658

P值





0.030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研究组发生率要比另一组低,P<0.05,如下表。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二重感染

过敏反应

肾肝功能损害

总发生率

研究组(n=15)

0(0.00)

1(6.66)

0(0.00)

1(6.66)

对照组(n=15)

2(13.33)

3(20.00)

2(13.33)

7(46.66)

X2




6.136

P值




0.013

2.3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

治疗后,研究组不合理使用率要比另一组更低,P<0.05,如下表。

表3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对比(n,%)

组别

无指征用药

药物选择不当

药物用量或用法不当

用药时机不当

总发生率

研究组(n=15)

1(6.66)

1(6.66)

0(0.00)

0(0.00)

2(13.33)

对照组(n=15)

2(13.33)

1(6.66)

2(13.33)

2(13.33)

7(46.66)

X2





3.968

P值





0.046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头孢匹胺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抗菌谱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该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应一天多次给药,而对于I类切口,一般无需预防用药,特殊情况也不作为预防用药的选择[3]。但是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存在治疗使用时问题,无相应感染诊断,无用药指征;一天给药一次,用药频次偏低;无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围术期使用头孢匹胺预防用药、且预防用药时间长等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药物管理。

临床药师参与管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较为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最大程度上避免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4]。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需要提前了解患者过敏史,根据其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药物使用量,以及提前做好治疗准备,最大程度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在治疗期间依然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比如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每天使用的量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5]。此外,在展开临床药师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等,提高点评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了解药物使用情况。除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之外,需加强病历点评,分析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不规范之处,查找原因,并找出对策,进而制定整改方案。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要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更低(P<0.05)。由上述数据结果表明,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加强临床药师的参与有着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式中有着显著价值,可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蔡和平,罗志红,詹迪迪,等.儿科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实践[J].医药导报,2020,39(5):705-707.

[2]石军飞,郭瑛.临床药师干预下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影响的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1):46-48.

[3]颜妍,孟慧杰,胡永芳.泌尿外科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7):876-878,881.

[4]马英杰,马丽萍.PDCA循环法对临床药师主导的抗菌药物管理项目实施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6):723-726,728.

[5]杨乾,郭小彬,斯日古楞,等.临床药师参与肛肠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3):322-32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徐朝飞(出生年198012),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高邮市),本科学历,主管药师,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负责单位抗菌药物处方、病历点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