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研究

韦陆华 谭娜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省河池市 547099


【摘要】目的:探究饮食护理模式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案上联合接受饮食护理干预,统计患者临床数据,分析饮食护理模式效果。结果: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便秘、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估证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模式符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需求,该护理手段可以改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具有优势。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饮食护理;消化系统症状


前言: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手段,该疗法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是化疗药物会所随着血液循环而遍布身体大部分器官与组织起效时,并也会引发骨髓抑制以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严重问题,而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摄入不足也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1]因此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临床上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后,实验组患者36例,男/女=19/17,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5.68±7.66)岁,疾病类型包括肺癌20例、乳腺癌11例、膀胱癌5例;对照组患者36例,男/女=21/15,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5.71±7.48)岁,疾病类型包括肺癌18例、乳腺癌12例、膀胱癌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化疗情况实施用药指导,阐述化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不良反应,使患者对可能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做好准备;进行心理干预,并认真回答患者对疾病的困惑等,例如介绍化疗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坚持锻炼的必要性等。

在常规护理方案上,实验组患者接受饮食干预,方案包括:(1)化疗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叮嘱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等食物,如当归炖鸡、红枣、优质牛肉等,进一步强化身体机能。(2)在化疗开始饮食护理方案要重点考虑患者具体情况,例如为增强患者体力,可指导患者多食用菜花、橘子、猕猴桃等食物;在进食时间选择上,化疗前2h内不进食,避免因为食物在胃中囤积而加重恶心呕吐等症状,化疗后2h内也避免进食。此阶段在食物的选择上,应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食物,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可搭配瘦肉、牛奶、深海鱼等补充营养。此阶段叮嘱患者在饮食时做到充分咀嚼,避免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在饭后避免立即躺下,可适当运动促进消化。(3)强化预见性饮食管理,其中为避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在饮食上要避免油腻食物,也要严谨食用富含5-羟色胺的食物,包括茄子、菠菜等;可要求家属提供柠檬、橘子等可以缓解症状的食物;为降低便秘发生率,患者要保证每天摄入的蔬菜水果新鲜,多饮水,提高黄瓜、萝卜等有助于刺激肠蠕动食物的比例;为降低腹泻等症状发生,患者要避免油脂过量以及减少乳制品的摄入,可选择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芹菜、西瓜、猴头菇等。(4)化疗后的饮食护理中,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鱼汤、稀饭等;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免疫力,可根据喜好食用银耳、红枣、桂圆以及动物肝脏等;随着饮食功能恢复正常,可多食用新鲜的卷心菜、菜花、海带以及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如芦笋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值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n

组别

便秘

恶心呕吐

腹泻

实验组(n=36)

3(8.33%)

7(19.44%)

6(16.67%)

对照组(n=36)

14(38.89%)

22(61.11%)

17(47.22%)

x2

7.701

11.317

6.389

P

0.006

0.001

0.011

3.讨论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已经成为影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消化系统症状,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认识到饮食护理模式的优势,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的新方向。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重点分析了饮食护理模式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根据表1资料可知,实验组患者在饮食干预下的便秘、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33%、19.44%、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为:在饮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不仅针对各种常见不良反应制定了护理计划,也通过化疗前、化疗中以及化疗后的饮食干预来不断强化患者身体机能,可以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同时表2资料显示,实验组患者对饮食护理的满意度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之所以对饮食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更高,这可能与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及丰富、健康的饮食有关。而有学者研究认为,通过开展饮食护理能够进一步消除化疗对患者产生的不适感受,针对患者的营养诉求实施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且恶心呕吐等各种常见消化系统症状消失,证明饮食护理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2]

综上所述,饮食护理模式满足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需求,可以降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光婷,杨海艳,王芹,等.基于授权赋能的营养教育理论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2):22-24.

[2]张路.饮食护理模式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03):74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