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和培养小学流动儿童数学认知内驱力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2

激发和培养小学流动儿童数学认知内驱力的措施

王青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215228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上的稳步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定义,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很多家长也开始去到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工作、生活,由此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状态。对于这些流动儿童关注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其的教育问题。在小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学科不是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比较吃力,而对于一些流动儿童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作为教师能够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提升流动儿童对数学的认知内驱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结合了当前流动儿童的学习现状,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提出了几点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数学认知内驱力的有效措施,旨在能够为相关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激发和培养;流动儿童;数学;认知内驱力

引言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当他们进入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就会在心理上存在一种压力,而且新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内容与之前所学习的内容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大不相同,使得流动儿童无法实现对知识内容的衔接,最终导致其很多内容都无法理解,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如果这些流动儿童长时间处在这种状态下,就很容易出现厌学的现象,认为数学学习难度较大,甚至开始放弃对数学学科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先对流动儿童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尽快熟悉新环境,并且融入到其他通学生,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多鼓励,让流动儿童能够对数学产生新的认知,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激发流动儿童对数学的认知内驱力。

一、提升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意义

我们可以将小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定义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探究的动机,才能全身心的去了解,去挖掘,仅进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并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促进流动儿童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新环境中,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流动儿童的家长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心以及学习上的帮助都比较少,甚至忽略了对孩子一些习惯的培养,这也给流动儿童在心理发展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这些儿童学习态度消极。对此,数学教师就要重视起对流动儿童数学认知内驱动的培养,并且要积极与这些儿童的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并且要多抽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促进家校共育理念的落实。

二、培育学生认知内驱动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流动儿童的本身由于处在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中,心理压力就比较大,如果想让其快速融入到学习中,教师首先就要处理好这些儿童之间的关系,并使其能够真正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的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学生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展现自己,这样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在课堂上,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在流动儿童身上,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培养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使其能够具备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时刻能够让流动儿童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这样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进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进行减法运算时,可以结合小学生们经常接触的漫画或者动画片等,给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故事情境,如松鼠妈妈有12个松子, 给了松鼠姐姐5个,给了松鼠妹妹4个,那么松鼠妈妈还有几个?教师借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提升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提问进行主动思考,实现对流动儿童数学认知内驱力的培养。

(二)正确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流动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进入新的环境中,由于教学进度或者教师讲课风格的原因,他们很难将课程内容进行很好的衔接,这也直接导致了流动儿童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这些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之后结合课程进度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要做到既不影响班级的教学进度,又要让流动儿童掌握当前所学习的知识。针对一些成绩相对落后的流动儿童,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多次耐心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并逐渐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熟悉教师的授课形式。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式的选择时,要充分抓住流动儿童的特点,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科学的制定教学方案,让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帮助流动儿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其学习数学的能力。

此外,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教师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果一味运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学生不仅很难真正理解,而且很容易在上课过程中因为内容枯燥而走神。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流动儿童能够在趣味活动中对数学有新的认知,并逐步提升自身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如果教师只是依照教材上的内容,对一些理论性的概念进行讲解,学生也只是通过观看图片时很难真正理解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的。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形状的纸张进行对折、平移等,观察变化之后的图形,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实践,就能够对图形的运动过程有深刻的记忆,并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创新多元化教学,提高流动儿童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才会愿意主动去进行研究和摸索,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想到各种办法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能够积极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进行“同类项”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配对的小卡片,然后分给不同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自己卡片上相对应的同类项的两个同学就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看哪些同学能够找的又快有准。在进行“找朋友”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关于同类项的基本法则,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到游戏中,也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此同时,通过游戏也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在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必然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作为教师也要重视对流动儿童数学认知内驱力的培养,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流动儿童能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流动儿童养成多思考、多探究的习惯,同时还要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情况,多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能够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朱莹.遵循认知特点,激活小学生学习数学内驱力[J].好家长,2019,000(050):P.204-204.

[2]杨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J].学周刊,2020(13):45-46.

[3]常小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文理导航,2020(11):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