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体位护理采用改良式中凹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3

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体位护理采用改良式中凹截石位的应用效

果观察

田亚琴 方晶

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采用改良中凹截石位在手术室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名。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中凹截石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失血量、手术时长、围手术期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改良式中凹截石位护理的观察组在手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长短(P<0.05)。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的舒适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比对照组17.02%,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中凹截石位在子宫肌瘤大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手术舒适度,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手术中的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巨大子宫肌瘤;改良式;中凹截石位;护理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雌激素、黄体酮激素等性激素有关。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增加是常见的表现。资料显示,子宫肌瘤在30-50岁女性之间发生率约为30%,会影响循环和生殖系统的功能,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1]。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切除病变部位,控制病情。然而,这是一种侵入性创伤治疗,大多数患者会经历恐惧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另外,术中常规取石体位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容易引起应激反应,影响手术安全。近年来,由于截石体位应用不当导致患者术后多发并发症的报道时有发生,因此改进常规截石体位是非常有研究价值和必要的。改良中凹截石位是在传统截石位的基础上改进的手术位。通过臀部的充分外探,方便子宫升降器左右上下摆动,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广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上。为进一步分析改良中凹截石位的应用价值,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采用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名。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中凹截石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的患者年龄在3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4±1.67)岁,身高在154-168cm之间,平均身高为(162.12±3.16)cm,病程在3-15个月,平均病程为(9.16±3.21)个月。体质量为52-65kg,平均体质量为(58.35±3.46)kg;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36-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5±2.32)岁,身高在157-168cm之间,平均身高为(162.54±3.64)cm,病程在2-14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8.35±2.98)月。体质量为51-63kg,平均体质量为(27.35±2.93)kg。患者子宫肌瘤类型为:肌壁间肌瘤18例,黏膜下肌瘤25例,浆膜下肌瘤3例,混合型肌瘤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 纳入标准 1)已经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女性;2)患者都接受子宫肌瘤切除的治疗方法,并符合手术各种指征;3)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情并且签署了意向书。排除标准:1)伴有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子宫肌腺症等方面的并发症;3)多次手术史导致腹腔严重黏连的患者;4)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5)对本次研究手术的用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




    1.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进行护理。麻醉成功后,将患者置于仰卧位,骶尾部离床边缘约1cm,小腿肌肉发达的位置用腿托支撑。头低脚高位30°,腹部与膝关节夹角15°, 大腿夹角角度为70~85°,用肩托固定好肩膀直到手术结束。

观察组采用改良中凹截石位,患者处于仰卧位,将床头板取下,腿托架固定在床边,向外展开20~30°, 告知患者将两腿放在腿架上,悬吊腘窝,取下搁脚板,臀部超出手术台约7~10cm;选择最舒适状态后,下肢用约束带固定,双肩用肩托固定。全身麻醉后,头低脚高位倾斜30度°, 头,脸,肩膀和胸部都抬高20°,在手术结束前形成中凹体位。



    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中的失血量及手术时长。②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舒适程度。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均无不适,身心愉悦为Ⅰ级。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稍有不适,如出现轻微的酸痛感,偶有麻木,10分钟内自行消失,为Ⅱ级。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出现明显不适,如双下肢多发,麻木、疼痛等,并且在10分钟内未完全消失则为Ⅲ级,麻木、酸痛明显,有蔓延趋势,并且在20分钟内经过自我调节后依然难以缓解则为Ⅳ级。③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疼痛)的发生率。④使用自制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医疗人员服务技能、服务态度、自身舒适度等,总分0~100分,≥ 90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 69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包括满意和非常满意。



    1.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3.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619f4dd8bd504_html_3de6825cc900690c.png ±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来进行检验。P<0.05,表示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在手术中的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可知,观察组失血量比对照组少,且手术时长也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长对比表 (619f4dd8bd504_html_3de6825cc900690c.png±s

组别

例数

术中失血量/mL

手术时长/min

观察组

40

48.75±7.21

125.64±10.27

对照组

40

69.13±9.35

153.56±12.38

t值


11.865

11.900

P值


<0.05

<0.05

2.2 通过比较两个组之间的患者舒适度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对比表 [n(%)]

组别

n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观察组

40

22(55.00)

12(30.00)

6(15.00)

0(0.00)

对照组

40

12(30.00)

11(27.05)

13(32.50)

4(10.0)

n值

4.234

P值

<0.05

2.3 通过比较两个组之间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可知,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表 [n(%)]

组别

n

神经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疼痛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0(0.00)

0(0.00)

1(2.50)

1(2.50)

对照组

40

1(2.50)

1(2.50)

4(10.00)

6(15.00)

X2





4.425

P值





<0.035

2.4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4 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表 [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25(62.50)

12(30.00)

3(7.50)

37(92.50)

对照组

40

15(37.50)

17(42.50)

8(20.00)

32(80.00)

X2





6.114

P值





0.01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多发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0%~80%。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变可能逐渐增多甚至发生癌变。据统计,癌变发生率约为0.4%~0.8%[2]。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进展,预防癌变,改善预后。腹腔镜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能快速清除病变,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常规手术相比,腹腔镜肌瘤切除术对盆腔环境影响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方便。手术体位的放置是手术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手术体位与手术时间、手术视野、手术成功与术后恢复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选择科学合理的体位是非常重要的。

截石位是妇科手术中常见的体位,有利于会阴处的暴露,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然而,很容易将患者的体位置于被动状态,造成患者下肢疼痛和麻木、肌肉过度拉伸等体位性并发症,也可能会诱发术中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手术效果[3]。因此,如何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手术时长、手术期间的舒适度、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都明显比采用传统截石位的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提示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改良中凹取石术,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是,在使用改良式中凹截石位,要充外探到臀部,可以避免举宫器在宫内上下、左右摆动时所收到的局限性,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且腹部、膝盖以上靠近水平位置,双腿分开100~110°, 髋关节屈曲接近0°,更加利于医生在做手术时的操作性[4];同时采用改良中凹截石位使上身抬高30°, 这样可以减轻肩上的负担。而且腿托架与手术台处于水平位置,有利于牵引小腿丰富的肌肉,悬吊腘窝,避免腓总神经被损伤。此外,患者腹部和下肢处于水平位置,可加速患者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降低静脉压,减少小腿的酸痛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对于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来说,采用改良中凹截石位可以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舒适度,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黎燕,袁华.以细节为中心的手术室舒适护理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6):830-833.

[2]李晓玲,唐娟妮,朱燕梅,等.改良“人”字形体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7):39-41.

[3]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4]罗小香,钱卫玲,朱莉莉,等.改良式中凹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