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探究 张珊

和田地区实验中学 848000

摘要: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处于基础地位。加强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背历史”到“学历史”的转变。那么具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本文结合几个具体的课例,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时空观念;教学策略;高中历史

引言

在传统时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单一,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致使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有限、历史知识结构尚未建立,在历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知识零碎的现象。基于此,作为新时期的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做足对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了解,思考如何克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困难、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时空思维、如何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信心,达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含义及培养意义

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时空观念是由时间和空间观念组成,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历史事件发展的整体脉络进行准确的把握,进而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入地认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越发重视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时空观念素养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前提。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延续以及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真正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所以,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其养成良好的历史全局观,从而全面、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

二、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养成局限性分析

首先,政治、经济、文化割裂。之前的高中历史教材,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所有版本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进行编排的。其中,必修一、二、三分别是按照政治、经济和文化作为线索展开的。但就历史来说,历史是一个整体,政治、经济和文化仅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三者之间紧密相连。但在上千历史教材中,将其分割在不同的教材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其有机整合起来,难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整体性的历史观念。例如,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的内容,分别出现在必修一、二、三的教材中,这种割裂、重叠式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其次,中外史整合不足。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来说,并未对课标框架进行调整,以至于教学内容并未将各个单元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当前历史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编写,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国史、世界史的内容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对中国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同时期世界史中的内容了解相对比较少。尤其是针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一旦学生无法将中外史进行整合,就会制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时空观念。最后,教材中部分内容缺失。在现行历史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而展开的,虽然这种安排形式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极强的综合思维能力,但是在教材安排时也会进行删减,致使教学内容出现缺失的现象。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分析

(一)重视历史背景的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对“饮水思源”这四个字的理解愈来愈透彻,直接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已经不在教师的职业素养范畴之内。基于此,作为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有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时空思维为目标,需要注重历史背景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各种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历史背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背景的教学,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概括比较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产生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分析历史事件的实质问题。例如,教师讲授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连外国近代工业文明也排斥时,学生是不理解其原因的,需要教师补充这方面知识的背景。如,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②重要原因之一:在列强经济侵略加强下,华北地区广大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纷纷失业,失去了生活来源,使其对外来文明产生痛恨;③重要原因之二: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被准许在中国传教和成立教会。在治外法权之下,不单教会的西方神职人员不受清政府管辖,一般中国信徒也常获教会庇护。地方上,基督教教会每每因为文化、风俗差异等等各种原因,与地方民众发生冲突。这样,通过对义和团运动背景的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产生探究本节历史知识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上先将“盲目排外”的理解变容易,再对学生展开学习内容的分析,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目标,事半功倍取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正确引导,保障正确时空观

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引导者,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保证学生构建的时空观是正确的。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历史的人事物都必须是历史有记载,并且是历史承认的,不可以让虚假事件或人物混入其中,混淆学生的视听,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判断,所有历史都是彼此关联的,如若一个时空点造成了错误,那所有串联在一起的时空观念都要推倒重来。例如:在《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时空观的培养,也为了结合学生的特性,会融入相关的影视剧进行历史教学,但影视剧中的人物和剧情,多半为了影视效果都运用了艺术加工,很多历史事件是根本不存在的。如:《三国演义》当中,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巧借东风,草船借箭,巧胜周瑜,一时之间传为佳话,众人也感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但这个故事在真实历史中并不存在,这只是小说和影视剧为了电视效果所做的改编。历史上确有草船借箭一事,但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的五年之后。这跟影视剧中赤壁之战的时间相差甚远。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不但不能完成时空观素养的培育,还会对历史时间出现记忆错乱的现象。从三国的国家割据到隋朝的天下一统,中间经历了几百年的时局动荡,这中间也经历的许多的文化的变革,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借助真实历史时间来促进学生时空观的养成,要尊重历史的严谨性,保证学生的时空观构建的正确性。

结束语

总之,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从多个维度、多种路径渗透时空观念,为高中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提供巨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赵康.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管窥[J].新课程(中学),2019(12):189.

[2]许榕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5.

[3]余夏.浅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79.

[4]谢桂韩.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实践[J].高考,2019(05):109.

[5]杨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J].高考,2018(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