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ACS患者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8
/ 1
摘要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ACS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服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CI术后2年的缺血事件,即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2年的全因死亡和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BARC 2、3、5型出血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 022例行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年龄为(71.5±5.3)岁,其中氯吡格雷组3 201例,替格瑞洛组821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2年的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3.2%(26/821)比5.6%(179/3 201),P=0.005]。两组在2年BARC 2、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4/821)比1.6%(52/3 201),P=0.818]。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较使用氯吡格雷者低[1.5%(12/821)比4.1%(132/3 201),P=0.005]。在校正了组间差异后发现,相比于氯吡格雷组,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2年缺血事件(HR=0.637,95%CI 0.409~0.991,P=0.046)及全因死亡(HR=0.402,95%CI 0.213~0.758,P=0.005)发生风险更低,BARC 2、3、5型出血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57,95%CI 0.496~1.848,P=0.897)。结论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长期缺血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