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基于 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研究

向建红

文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基于奥马哈(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0例)采用基于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基于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良好。

【关键词】心律失常;Omaha系统;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指心脏电冲动传导出现异常,包括传导阻滞、折返、早搏等,常伴有突发的心悸、心搏加强、胸痛、眩晕等临床表现,甚至持续累及心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相关研究发现[1],在治疗期间,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病情康复。本文将研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抽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58.23±1.3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2±0.32)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8.50±1.3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8±0.3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性成立。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β受体阻断药、钠通道阻滞药等基础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采用基于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方法:①建立个案管理记录表:根据心律失常疾病康复特点,制定个案护理记录表,各项护理措施均包括Omaha系统环境、心理、生理、健康行为等方面。②健康档案建立:入院时和出院前一天,在这两个时间点充分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并建立个案管理护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基本信息。③护理问题评估:患者入院后,通过观察、问诊等方式掌握患者实际病情,并结合各项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为后续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④护理干预设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根据Omaha系统理论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和调整护理措施。⑤护理效果评价:患者出院前,参照Omaha系统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临床护理效果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出院标准。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护理效果: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动过速、早搏等概率降低9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心动过速、早搏等概率降低50%~90%,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未满足上述标准为无效。(2)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估,总分均为8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

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16(53.33)

12(40.00)

2(6.67)

28(93.33)

对照组

30

13(43.33)

8(26.67)

9(30.00)

21(70.00)

x2

-




5.454

P

-




0.019

2.2 心理状态

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x±s

组别

n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57.12±3.34

36.14±1.65

53.20±2.72

32.24±1.15

对照组

30

57.18±3.25

42.62±2.27

53.28±2.63

40.53±1.42

t

-

0.070

12.647

0.115

24.849

P

-

0.944

0.000

0.908

0.000

3讨论

心律失常多由感染、心血管疾病引起,可单独发病,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可能导致心搏骤停或猝死,对其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马瑜[2]等学者认为,心律失常患者病情与其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有关。常规护理模式局限性较大,其护理内容及方式较为单一、陈旧,往往难以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可知,Omaha系统理论包括问题分析、护理干预和结局评价等三个系统,主要通过分析现存问题寻找解决方案[3]。个案管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病情,计划并执行护理方案,通过积极协调和监督评价,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4]。本研究应用基于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通过个体管理记录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护理问题评估、护理干预设计和护理效果评价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其保持愉悦、快乐的心情,从而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最终有效促进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基于Omaha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岩. 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1):155-156.

  2. 马瑜, 毛永飞. 分析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10(42):106.

  3. 周洋. 以Omaha系统为基础的个案管理模式在ICU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33):4.

  4. 周春香, 唐静华, 叶惠芳,等. 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25(16):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