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教学不再“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让习作教学不再“难”

卢志兰

福建省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由于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习作材料单一,情感表达不够真切。因此,作文教学应从课文学习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兴趣,教给方法,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动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触发 积累 创新


习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习作教学是教师的教学难题,更是学生的学习难题,根据问卷调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总是空空如也,一篇作文不知从何下手,更只能草草结束,感觉没几句话可以写。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课文学习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兴趣,教给方法,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动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以课文为依托 巧妙点拨

许多课文内容本身就能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遵循《新课程标准》 :“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对其所表达的情感有深刻的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真正达到“情动而辞发”。另外,课本中很多课文的语言表达经典、有童趣,结构安排巧妙,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如在教学《凡卡》时,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知道在那个社会里连乡下的农民都会破产,大人、小孩不得不背井离乡,过着流离颠沛的生活,引导学生习作《我与凡卡比童年》或紧扣课文的中心思想根据饭卡写的信封、人名、地址不详,没贴邮票等,想象凡卡能收到信吗?即使能,凡卡能过上好日子吗?让学生续写。再如《杨氏之子》等类式的课文,让学生改写成记叙文,更是会漾起学生感情的涟漪,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

二、抓住偶成 鼓励习作

指导习作应该注意生成,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养成留心生活、注意观察、勇于表达的习惯。一次,在刻画人物外貌片段描写时,陈宇恒同学写的就是我,她这样写道:我的语文老师个子不高,颧骨有点儿高,略带几分严肃,同学们都很怕她,但更怕她那双无事不知的法眼,那一头发黄的“方便面”动感十足。别看她个子小,知识面却很广.......学生听了满脸的疑惑。我把这个片段作为例文展示给学生,我让学生猜猜这是写谁的,学生一下子就猜着了,我大力表扬陈宇恆同学,能够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刻画,真实独特,敢于表达。这个例子对学生的触动很大,趁热打铁,我让学生再写写身边的人物外貌。此次,大部分学生的外貌描写片段更生动形象,真实有趣,语言也较以前丰富了许多。

三、勤于积累 交流提高

1.勤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不头。对于习作也是这样,大脑对知识的储存量是有限的,把收集的的信息积累在“百花园”笔记本里,随时可以翻阅,这样积少成多,长期坚持习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从中高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里发现,学生收集的信息内容丰富,涉及各个学科的知识,很多学生能把当时看书的感受真实的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增强,在习作时自然而然有话说,少写客套话、编假话。

2.分组循环习作。我在《小学语文教师》里看到关于习作练习指导:把班级学生按程度交叉划分,每组五人,围绕进度主题,每个学生每周完成一次习作,没有字数要求,但每次习作之前,要对上一篇习作进行点评。我尝试坚持了一年,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所提高,慢慢学会怎样点评别人的习作,同学之间的评价更能接受。一年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尤其是程度稍差的同学)有很大提高,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工作高效。

3.及时记录。习作需要有灵感,但灵感是可遇难留的,学生往往平时疏于动笔,即使有再好的素材也是任其擦肩而过。我建议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可及时地把素材记录下来。比如,遇到突发事件时,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在本子上,说不准就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章。再比如,节假日时,在街上,公园里闲逛时,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些都是对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所帮助的。

四、创新评价 感受语言魅力

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种能动的,积极的创造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个头在自我建构中的一种价值体现。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问题。”这不仅使我想到有创造性地评价习作,不仅能点拨写作知识与写法,还能撞击学生的情感与思想。如:有一个学生在写《游鬼屋》时,这样写道“……我接着往右拐,突然,‘唰’的一声,一直黑色的手从地下伸了出来,似乎要抓住我的脚,我的脑袋顿时‘轰’,只觉双眼发黑,两脚发软……”我顺承习作内容这样评价:“真可怕!但这与你详细生动的叙述是分不开的。你说是吗?谢谢你带我游了一趟鬼屋,我真佩服你,在游玩时还能有这样细腻的感受……”再如,有的同学虽然习作字迹工整但习作内容空洞,或是内容不错,但自己糊涂,我就在评语后面送上一个小贴士:精美的包装+优质的产品=精品。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明白了什么是精品,自然就明白自己的不足了,巧妙点处不足又不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学生容易接受,牢记在心。

五、修改习作 培养纠错能力

有了习作的兴趣,积累的习惯和优美的评价,还需要有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对修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才不会成为学生、老师们的负担。

1.交给修改的“金钥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首先要教会学生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写评语。其次教会学生写评语要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如“用词不当!”“作文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你能把事情的经过写的具体些吗?”对于习作的优点和缺点可用不同的符号区别对待,如优点直接写在优美词句旁边,而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则要用序号逐一注明,好让作者有针对性地修改。再次,写评语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泡泡对话的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以读促评,自行修改。学生每写完一篇习作后,都要养成自己朗读习作的习惯。通过朗读发现习作的不当之处,如句子不通顺、用词不当等。然后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还要多阅读一些名篇佳作,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自改能力。

2.促成自改习作的习惯。当学生有了修改习作的兴趣,掌握了一定的修改方法后,还要通过长期的反复练习,使其在习作中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特别是作文教学后,要求学生一同上交作文原稿。叫老师批改后的作文,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后上交。教师在原来的等级上稍加改动,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总之,要让老师、学生走出习作之“难”,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才能从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希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