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物教学,落实学生探究性学习精神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依托生物教学,落实学生探究性学习精神的培养

秦立琴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

摘要:生物课程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学中要尝试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充分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满足学生该年龄段知识需求,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校本课程 积极性 主动性 初中生物教学

1.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义务阶段生物学素养有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及科学素养三个层次,其中科学素养即注重科学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主要包括“观察质疑”、“提出问题”、“实验设计”“方案的实施”、“交流讨论”的过程(吴举宏),在科学探究中“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形成科学思维,形成探究性学习精神。探究性学习精神的培养具体依托于教材中“探究实验”、“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等栏目,但教材内容有限,开发教材之外、生活及身边的教学内容可以对教材进行有效的补充,充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其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精神,具备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精神有利于学生未来各项工作的开展。

2.深入研究教材中各种实践内容,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精神

生物学本身有其学科特点,学习生物学目的是服务与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相处过程,因此,教材涉及了以下内容: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殖与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及如何健康的生活等课程内容,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对学科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承载性和适且性,不同的教材栏目设置对以上生物学观念有不同的的侧重点。

探究性学习需要正确观念来指导,如物学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相关关系、生物体或者生态系统中具有稳态和平衡的特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观点、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相关关系等。如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形成生物学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相关关系、生物体或者生态系统中具有稳态和平衡的特点及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推导,归纳和概括出相关的观点或者观念。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完成较易,能力和观念的潜移默化是教师的高明之处。例如,生物学的 “结构和功能观”的形成,可以在动物类群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部分,通过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引导,让学生感悟到其中的相关生物学观点。再如“物质与能量观”是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人体的消化和呼吸系统部分完成教学任务,课标对此部分明确要求学习理解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体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而生物学的稳态与平衡观可以在生态系统部分、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部分来渗透;进化与适应观可以在八年级下册生物的起源进化及遗传和变异部分综合概述,从系统的知识中让学生体会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只有不断变异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中求得不灭之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提高生产生活实践中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探究思维,养成科学探究精神。

探究性学习需要各项能力做基础,能力目标的完成有利用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注重各项能力的培养,如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教材安排“制作酸奶”这一课外实践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亲身完成制作一次酸奶,他们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第一次利用微生物生产出自己喜欢的食物,通过课堂学习“微生物”的各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看似抽象神秘的生物通过制作食物拉近了距离,提高学习自然学科的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了探究性精神。学生开始关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能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的其他例子及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应用,也认识到了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其中微生物培养的实验的四大步骤再也不会因为课本中抽象的文字和图片而让该章节成为生物教学中的难点。

在《植物的生殖》一节中,通过教材中“探究”和“课外实践”栏目中“扦插材料的处理”和“嫁接”的完成,学生给我们教学带来的惊喜是预想不到的,如有的学生扦插了绿萝、扦插了月季、扦插了各种多肉植物,嫁接了野外木本植物,摆在教室中让孩子们赏心悦目,同时,他们明白植物的无性生殖及农业中常用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更加准确和全面,能力目标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教材中得来的知识终觉肤浅,亲身实践的知识才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联系生活实际,扩大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中教学目标提到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妥善处理实验动物,形成爱护弱小,尊重生命的情感,教材安排了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环节:教师带来黄豆芽和绿豆芽,同样是豆芽为什么颜色不同?颜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课堂学生对这一奇怪现象的进行思考,最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依照所学习的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能独立完成《探究光对豆芽生长的影响》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步骤,重难点迎刃而解。

《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中对于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各组成成分的理解,教师安排学生制作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瓶,这是一项丰富有趣的开外实践活动,学生对此制作的兴趣非常高,同时配合教师安排《生物实验报告单》中的引导,学生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这个活动让本堂课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学生的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答疑者,授课的安排不再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思考,经小组讨论,最后总结得出答案,知识目标的完成在课外实践作业的制作过程中和课堂讨论交流中就已自主完成,本堂课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探究精神。

对于《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这一部分的教学,目前教材和网络上有各种方法的的介绍,比较有新意的是让花朵改变颜色,这一身边教材的开发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如白百何、玫瑰花、月季的改变了颜色,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了内驱力让他们主动去探索,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其探究性学习精神。

4.结束语

自然学科课程都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学中要尝试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充分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满足学生该年龄段知识需求,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就生物学科教学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教材中的课程设计较为严谨,对教学目标有具体要求,而教材之外的课程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趣味性较强,能较好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对教材中及教材之外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介绍,期望对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启发。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 李玉龙.新课标下中学生物课堂现状分析 考试周刊2012,157-158

[3] 霍雁翔.初中生物学就近研学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生物学教学,2021,46(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