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中学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中学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贺东辉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昆山中学 陕西 榆林 718399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学校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情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应借助现实生活实践将原本抽象烦琐的重难点知识转变成直观简单的数学知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学数学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情境;活跃;中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目前来看,数学课教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不重视创设富有层次性、创新性的问题情境。对问题情境的设计脱离学生现实情况,且与学科的融合不够,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更好地发展。针对这个问题,要立足数学知识本质,有针对性地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情境助力学生发展,实现素养培育目标。

1 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1 问题情境应重点突出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通过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并使探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若问题情境创设只重视新颖别致,而忽视问题的核心,使情境犹如海市蜃楼,虽然惟妙惟肖,雄伟壮观,却够不到、摸不着,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也无法提升课堂效率。

1.2 问题情境应活学活用

因个体、班级、区域间存在差异,若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而是盲目地生搬硬套,将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也会显得空洞无趣。部分教师喜欢观摩专家或优秀教师的讲座,观看后就将原有的问题情境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上,然而因不符合班级的学情,不仅不能发挥问题情境的优势,而且使课堂趣味索然。可见,教学中要杜绝生搬硬套,应适当适时地加以调整,做到活学活用,以此适应本班学情,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

1.3 问题情境应关注知识形成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强调应用概念、性质、定理解决问题,然而对概念、性质等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甚少,致使因缺少过程而影响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时显得僵硬和呆板。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过程,充分挖掘隐藏其中的数学思想,最终提升学习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中学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2.1 巧设实验式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会死记硬背一些理科知识。但是,在核心素养引导的教学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恰恰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并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由于学生已经在中学接触过三视图的定义,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简单介绍了知识内容之后为学生开设自主动手操作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强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动态演示一个几何体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关系,当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来动手操作完成思考。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哪三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何体的正投影图?2.它们都是平面图形还是空间图形?”教师在实验环境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得学生直观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且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得学生能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除此之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类比新的知识,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深度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发展直观想象素养

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展示相关信息,对学习材料进行描述。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课上,用形象的图形阐释问题,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直观想象、理解图形信息,基于数形结合基础上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以形成良好素养。在“向量运算”的教学时,为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课堂上,可发挥信息技术重要作用开展教学。实际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分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再为学生直观展示平行四边形ABCD,以图的形式形象标注出E、F分别是AD、DC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请学生展开想象,分析AR、RT、TC存在怎样的关系?期间,学生将通过直观观察,大胆提出这样一个猜想:AR=RT=TC,再通过运算对猜想进行验证。

2.3 创设以形助数式情境模式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形少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概念。通过形来助力数的学习,是数形结合的重要表现模式,它是以图形的性质为依据,使定理、公式、概念得以深化,并使学生对定理、公式、概念的几何意义进行体会。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字问题以作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呈现,确保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找到数字相对应的点,并对数字的解析方式进行确定。同时,也应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不通过作图,是否也能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包括这种以图解题的模式是否值得深度推广,对于其他类型的数学题目是否适用,通过学生一连串的想法,可以使自己的解题思路变得更加多元化,也提升了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意识。此外,在思考的过程中,本题的解题思路就会变得充实而丰满,从而实现了将“薄书读厚”的目的,也可以形成数学知识以点带面的学习,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以形助数的情境模式下得以有效突破。

3 结束语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要坚持合理有效的原则,教师需要认真的研究教材,在深刻理解所教内容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深度挖掘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味”的情境。要让问题对学生而言具有可操作可执行性。让他们思维得到训练,思考意识得以培养,并且能够通过探索取得成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发展灵活并实用高效且能促使学生长期发展的有效课堂,让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颜婉黟.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69.

[2] 常磊. 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 杨蓓.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10):51-52.

[4] 孙海霞. 基于问题学习的中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

[5] 凌玲. 中学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