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探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探思

冉江奎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凤凰中学校 400900

摘要:作业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物理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物理作业形式主要以巩固类为主,旨在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现阶段,随着物理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传统单一的作业类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了,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作业类型的限制,加强对诊断类作业的合理设计,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技能方法等内容进行全面“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措施,从而获得准确的学情。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次接触到物理学科,这个阶段还是物理学科的启蒙阶段,学生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知识技能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为了实现高效教学,广大教师可以从物理作业入手,通过设计诊断类作业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诊断类作业呢?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1.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目的及设计原则

1.1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目的

实际上,诊断类作业也被称为检测类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检查,从而将物理作业的“诊断”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说,诊断类作业一般出现在新授课和复习课当中。在新授课中的诊断类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学习能力进行“诊断”,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获取新知的能力,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复习课中的诊断类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诊断”,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1]

1.2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原则

要想更好地发挥诊断类作业的有效价值,广大物理教师必须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由于诊断类作业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诊断,因此作业内容必须要体现出加强的知识性,并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作业,才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第二,层次性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按照概念进阶、技能形成的内在逻辑,将要诊断的知识、方法、技能适当分解,并设计相应的不同层次的诊断题目,以便更精准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个具体的知识、方法或技能存在问题,以达因材施教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整体进行层次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性的诊断类作业,设置差异性的诊断目标,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强化诊断类作业的实效性。

2.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

2.1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尽相同,再加上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智力水平也千差万别,因此物理教师在设计诊断类作业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层次性原则渗透到诊断类作业的设计活动当中,以便获得准确的、有效的诊断结果。所以,在布置诊断性作业时,难题和简单的题型都应该涉及到,通过检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全面地了解学困生和优等生对物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便获得巨大的教学效益。[2]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教师在布置诊断性作业时,应该要包含一些简单的题和难题,要涉及一些定理公式、惯性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和一些物体运动受力状态等等。对于学困生,主要是要求他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简单应用,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对于优等生来说,在完成这些难度系数较小的知识基础上,还应该要掌握难度更大的知识,如伽利略的实验设计思路,涉及到牛顿第一定律的难点知识应用等。只有在诊断类作业中体现出层次性,才能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学方案的调整需要。

2.2诊断性作业要体现整合性

物理教师在布置诊断性作业时,也应该注重对前后知识的整合。作业当中不仅仅应该考查学生近期学过的知识点,还应该体现前一阶段当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物理学科知识点本来就是前后贯通的,如果学生前期的知识没有掌握牢靠,很有可能会影响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只有全面地了解整本教材的知识点,才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构建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3]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为例,在进行这一部分诊断作业设计时,教师不仅仅要考查学生关于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还可以在这个部分的作业当中考察学生对电阻和变阻器的掌握情况,以此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诊断类作业的有效价值。

2.3作业布置要体现实践性

新的课程标准当中提倡在教学时应该坚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科的教学应该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当中的学习物理知识,然后再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当中去。教师在布置诊断性作业时,应该要布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探究性诊断作业,这样不仅能够诊断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和解决问题水平,而且还能强化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强化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以《汽化和液化》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烧水的过程,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烧水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并让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以此诊断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全新的作业类型,诊断类作业对于强化学生的物理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这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诊断类作业的有效价值,并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针对有效的设计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文只是介绍了几种设计策略,还有许多设计方法等待着广大教师去探索与发现,我们只有不断丰富作业类型,增强物理作业的设计效果,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从而为优化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徐愿.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2020,4(12):120-121.

[2]秦晓文.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学周刊,2020,9(16):9-11.

[3]吴俊梅.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