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中的读思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德育教学中的读思达研究

郭国生 林永富 陈征 李振峰

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 福建 莆田 3512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读思达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应用,实际上就是指将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同步重视,并根据当前阶段已凸显的教学问题,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资源等,进行利于实践应用的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表达”这一环节需重点优化,要求授课教师结合当代青少年越来越多“低头族”的实际现象,针对解决他们不愿表达、不善交流的根本问题,驱使学生于表达中思考,形成独属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德育教育发展探明道路。

关键词:德育教学;研读能力;表达素养;读思达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

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其根本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德育教学中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理念,就是要教师结合与德育教育内涵相关的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善学乐学、实践创新等内容,科学优化符合学生年龄段特征与身心发展特征的适宜教学模式,逐层开展读思达教学。从而在正式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德育相关知识学习中,争取体现主体性,培养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阅读启导,培养学生研读能力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教学改革而言,采用“读思达”教学法的首要前提是,授课教师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所带学生,掌握所带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与心理情况,将培养学生正确的研读能力放在首位[1]。因此,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背景的德育课程建设要求,授课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指导,精细化的创新阅读教学。以此让原本对德育知识学习较无兴趣或者不足重视的学生,合理掌握阅读策略,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分析学习重点,并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条理梳理,最终使用自己的语言将如上内容概括、小结,达到正确研读,有效理解的学习成效[2]。例如,在教学《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课时,教师为班级学生提供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中加设一个环节:基础感知。即,要求学生阅读本章节知识,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知识点精读,了解章节知识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语将其重点概括、归纳。

(2)结合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这是《宪法》的___。

②.人权的实质目标是什么?其实质内容又是什么?

③.《宪法》是如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

二、引导思考,培育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德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实效提高其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实际思辨能力的高低,往往也直接反映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文明礼貌等。因此,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科学阅读指导基础上,教师需层递式重视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对已学知识进行质疑,提出观点。而要具体做好这一点,就是要教师在正式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自主思考[3]。以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的新知教学开始前,就直接安排一次主题辩论活动“网络的发展对于人的社交方式改变而言,是利多还是弊多?”借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辩论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材料收集细化工作,以备正式进入辩论活动时灵活运用。这样的问题教学引导,就无形驱使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思考。无论其持以何种观点,都能在思辨思维中梳理思路,强化自身对网络这一载体的深层认知。

三、达成训练,提升学生表达素养

在德育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不仅能有效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将知识与现实生活加以联系,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借助已学知识条理表达,形成观点。因此,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不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还要为学生具体提供交流机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青春飞扬》一课,教师针对知识点“飞翔的力量”设计契合学生差异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就可以设计能实效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活动—“我的自信青春”。首先,邀请一到三名学生上台后,切题进行自我展示,细述自己的自信风采。而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班外、校外的典型人物案例图频,引导学生对照反思。最后,提出问题:“结合上述内容与同学们自己的认知理解,你们认为怎样才算‘自信者’?”激发学生踊跃发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通过读思达教学法重构的德育教育课堂,以及相应的德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间与生生间持续进行的本质性生命交往,并将基于读思达教学法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性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的交互过程。因此,在新时代德育教学要求下,授课教师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主体由自身转变为学生,就可以契合读思达教学本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在具体的善学乐学启导下锻炼能力,提升素养,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莎. 于“五品三探”教学中达成课程之美——“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与反思[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0):52-54.

[2]高鹏. 加强课程创生 助力风险教育——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7):35-37.

[3]余文森. “读思达”教学法:学生教材学习的基本范式及主要变式[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7):67-72+77.

作者简介:郭国生(1982-10)性别男、民族回族,籍贯福建省莆田市,现供职单位全称: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数学教育,单位邮编 351200,

第二作者:林永富(1973-11)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福建省莆田市,现供职单位全称: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地理教育。

第三作者 陈征(1983-11)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福建省莆田市,现供职单位全称: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 ,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第四作者;李振峰(1987-06)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福建省莆田市,现供职单位全称:福建省仙游县第二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