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学中培育学生财经素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3



《经济生活》教学中培育学生财经素养研究

——以培育学生正确消费观为例


林艳梅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煤业高级中学,024076


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消费观是制约并指导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逐渐成为一个既庞大又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但数量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家庭独生子女,身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再加上现在还没有完备的消费观培养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体系,使得很多高中生都存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当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有失偏颇,这不但不利于高中生当前的健康发展,对家庭、学校以及高中生未来步入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帮助高中生纠正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正确的消费观迫在眉睫。

关键词:经济生活,高中生,消费观,培养

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XJJS19053】



一、消费及消费观

(一)消费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消费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人们利用一定的社会产品来满足各种需要的过程就是消费。从类型来看,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两种类型。所谓生产消费,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生产活动,是人们通过消耗生产要素如知识、土地等的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生产的过程。本篇论文主要论述的是另一种消费类型——个人消费,也就是生活消费。生活消费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衣、食、住、行以及各种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而消耗一定的物质财富所发生的消费行为。

(二)消费观

“消费观”一词是由“价值观”延伸而来,是“价值观”在消费领域的体现,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的思维感官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即人们对某件事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消费观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消费这一行为所做出的判断,并对消费行为起一定的指导作用的思想。消费观在人们一定程度上支配着我们消费行为的发生和消费活动的进行,正确的消费观能够指导人们从事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或者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而错误的消费观则会对人们产生消极的影响。高中生各种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从而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消费行为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高中生正确消费观的意义

(一)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行为上的偏颇从哲学根本上来说是思想观念出现了偏差,从而对行动起到了错误的指导作用,因此,应该通过系统的消费观教育来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消费观,从而改变错误的消费行为。在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一些基本的金融经济知识,这无疑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培养学生的财经思维,学会理财。

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学生群体善于模仿,容易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消费观念,而比较的结果要么就是自负,就是严重自卑,难以承受挫折,近几年来由“校园贷”所引发出的悲剧数不胜数,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还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提高面对挫折的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学会理性消费,准确定位自己,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自我价值,这都符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

(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家庭财富与个人财富都不断积累,人们除了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外有更多的资金来享受精神生活,此时如何消费就变得非常重要,每一个个体的消费行为都会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每个消费者都进行积极合理的消费,这有助于社会良好消费风尚的形成,社会经济稳定有序运行,稳固发展,不断进步;而错误的消费观倘若在社会中蔓延,势必会导致整个社会消费风气的污浊,最终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消费观教育并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是符合社会现实发展需要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良好消费风尚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安定。

  1. 高中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存在问题

1.消费独立自主性强,缺少计划性

目前的高中生不但有充足的零花钱,而且消费的独立自主性较强,自己消费基本不受父母的制约,不但如此,大多数学生们并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没有形成消费记账的好习惯,并且对于剩余的零花钱也不能进行很好的管理,缺少一定的理财意识。

2.追求潮流与时尚,攀比现象严重

从消费动机的调查中不难看出,受调查者中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因为明星效应广告效应购买商品,消费行为有失偏颇,现在学生的消费行为缺乏慎重思考,浮于表面,而不去思考某件商品的实际价值与用途,只是依据外在原因进行购买,盲目追赶时尚潮流,而笔者认为追赶时尚潮流的背后就是学生潜意识存在的与他人攀比的心理。现在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考虑的不再主要是用途,而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的品牌和潮流,这种符号消费在当今的中学生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1. 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经济研究的一篇报道中曾经指出,当前,中国人的流行这样的消费观念:人们在各个方面的消费中都比较看重面子,为了“面上有光”而肆意消费;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的消费重物质,尽显铺张,为了面子买名牌、送名牌,消费带有严重的符号。日常生活中,人们从衣食住行到居家装饰都要特别讲究“面子”,越来越多人的消费是为了“面子”,穿名牌、买名牌、送品牌等现象非常明显。如一时之间备受瞩目的女性律师“张晴”事件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现代社会的富裕人把奢侈消费当做是物质财富的象征已经司空见惯,归根结底,这些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渗透,在这种文化传播与渗透之下,可能会使得人们的消费心理出现偏颇。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一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素质教育论坛也曾经指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消费方面同样有着重要作用。父母平时的消费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甚至也会对孩子未来的消费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现在的家长们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上,而对于学习以外的消费生活情况有所忽略,对孩子的消费教育也缺乏,因此导致了一部分孩子消费的不合理。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当前学校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讲授,忽视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现在高中学校的重心全部在学生的教学以及学生的成绩上,对于学生的课外生活关注甚少,消费领域就是学校教育容易忽略的领域之一。当前高中学校课堂中,老师重点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政治课是与学生消费观培养最为直接的课程,新课标也要求在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落实情感教学目标。然而当前学校对这一要求显然贯彻不到位,政治课上“死读书”、“一言堂”的风气仍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缺少个性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等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教师自身也不太注重对于学生消费观的把握。因而导致现在的高中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比较深入,但是对于消费观等价值观的培养问题仍然有所欠缺。

  1. 《经济生活》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正确消费观对策

(一)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经济生活》教材更具有实用性与开放性,因为教材编写是以国家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科知识为框架,立足于学生,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参与经济。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体现生活化特点,通过生活化的方法,融《经济生活》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贯穿于《经济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参与实际经济生活的能力。

在《经济生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进行开放式教学,从而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目的。《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内容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涉及到比较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接触的经济问题,比如货币、商品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消费,所以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事先设定问题,通过一系列事先设定的问题调查高中生心理,分析高中生的消费心理,属于哪一类消费者,还可以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现代社会人还需要贯彻落实艰苦奋斗的观念吗?”再比如“双十一商品大促期间囤积必需的生活用品难道不是一种理性消费吗?”面对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答案势必会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课堂上也开展一个小型的辩论赛,如此一来,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思维进行碰撞与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不仅打破了教材固有的前后逻辑顺序,突破教材内容局限性,也可以让学生在对这些消费问题的互相辩论中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这种开放式教学能够将《经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并促进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在集思广益中感受到《经济生活》的魅力,由此产生学习《经济生活》的兴趣。

(二)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消费行为

所谓个性化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数据对受教育者进行考核测量、分析研究,争取为其量身定制教目标与教育手段。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上述教育大数据的优势进行个性化教育。人们的消费行为本身就受到环境以及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是否经常购买奢侈品,经常出入的娱乐场所及其消费水平,学生是否使用校园贷、花呗等信用消费工具,有无打赏主播、经常与朋友进行吃喝玩乐等消费行为,这些因素都可以作为数据录入教育系统,构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把各种因素构建起来的消费模型当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依据,再利用人工智能对学生进行分析,预测学生在

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以及可能产生的不同消费行为,分析原因,比如中等收入家庭学生谈恋爱的消费水平,低收入家庭学生喜欢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的消费行为,针对不同学生产生消费行为的原因,再结合《经济生活》教学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教育手段、教学内容与目标,争取构建学生合理消费行为。

(三)专题化教育针对解决学生存在的消费问题

通过前述高中生消费调查现状与分析可以看出,高中生消费存在普遍问题,针对存在的消费问题,可以进行专题化教育。专题化教育是近几年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致力于以“引导”代替传统的“灌输”。所谓专题化教育,就是根据某一教学内容建立专题化档案,师生通过对专题档案的研究和讨论,建立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能力。这种专题化教育同样可以应用到《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已达到针对解决学生存在的消费问题的目的。

(四)体验法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有所感悟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相互交流,不断引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自觉进行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高中政治课堂上“满堂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传统。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这种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可以改变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重内容重灌输的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仅仅是引导者的身份,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体验式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实践,实践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教学内容,发现、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

(五)情感法教学让学生在情感交融中有所思考

素质教育倡导政治课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外,新课改中更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主张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重知轻智的错误观念,落实情感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认知因素,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考虑并且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落实情感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情感教学如果运用得好,便能够真正达到“情感因子弥漫整堂政治课”的效果,使得政治课更加生动。不仅如此,情感在学生道德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情感来培养学生道德往往事半功倍,情感上的共鸣不仅能使道德思想规范深入到学生内心,还能使这种思想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社会不断发展,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对于高中生正确消费观的探讨也永无止境。对于高中生而言,什么样的消费观是正确的,也具有社会历史性和时代性特点。所谓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必然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对学生自身起到积极作用的消费观。消费观决定并制约着消费行为,对高中生进行消费观培养不但关系到高中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更有关于高中生将来能否真正的独立于社会。高中学校的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的主要阵地,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非凡意义。


61ada0ff0e51d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