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护理员工作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社区养老护理员工作分析研究

许娜

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对社区养老护理员工作进行系统分析,为岗位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47名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及工作的4个方面、15个指标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组调查对象的评分差异。结果:工作分析因素总体得分37.17±4.50分;得分最高的因素为工作时间特殊性,得分最低的因素为最低学历要求;不同年龄组有最低学历要求等3项指标评分有差异。结论:应从吸引年轻和外省护理员从业、明确入职要求、加强实践培训、认可工作强度、改善工作条件、强化思维意识、传承沟通经验等方面采取措施,稳定和提升社区养老护理员队伍。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护理员;工作分析

引言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与复杂的老年社会问题已然使得养老工作成为基层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基层养老工作困境,单一政府行政力量表现力不从心,正如多中心理论所指出未来的社会治理应借助多个而非单一权力中心,调动基层社区自主性力量与社会组织外源性力量并使其加入到提供养老公共服务行列之中,成为基层养老工作治理的应有之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本市3个区的6家养老机构、1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在职护理员为调研对象。纳入标准:(1)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从事护理员工作一年以上,熟悉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况;(2)思维正常,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解和应用能力;(3)了解研究目的,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在接待、管理岗位等不直接从事一线照护工作的人员;(2)对工作有偏激看法或评价时情绪不稳定者。

1.2方法

本研究由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小组主要成员到各服务中心采用现场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现场填写纸笔问卷而非在线问卷。填写问卷前由项目负责人统一详细讲解研究目的、填写注意事项等,并对选项做出适当规范的解释,避免有倾向性和诱导性。问卷当场填写、回收,填写时间为20~30分钟。

1.3观察指标

(1)社区养老护理员工作分析各因素的评分结果;(2)对评分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b1bc247df92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被调查护理员基本资料

共发放问卷5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7份,有效回收率92.16%。其中男性17人(占36.17%),女性30人(占63.83%),年龄为29~62岁,平均年龄45.92±6.89岁,平均从业年限10.28±4.86。基本资料见表1。

表1被调查护理员基本资料

61b1bc247df92_html_92f3839bba7f9777.png

2.2社区养老护理员工作分析各因素的评分结果

被调查人员对工作分析的15项指标评分,总体得分37.17±4.50分,平均每因素得分2.478分;得分最高的因素为工作时间特殊性,得分最低的因素为最低学历要求,各因素得分及排序见表2。

表2社区养老护理员工作分析因素评分情况

61b1bc247df92_html_9f962dc3d654ca3f.png

2.3不同年龄组社区养老护理员对工作分析因素的评分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经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不同年龄组社区养老护理员对“最低学历要求”、“工作经验积累要求(实习期)”、“沟通协调责任”3个指标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对评分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采用LSD-t检验分析法对不同年龄组评分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见表4)。结果发现“最低学历要求”、“工作经验积累要求(实习期)”两项指标,年轻组(≦40岁组)均高于年长组(41~50岁和≥51岁组),可见年轻护理员对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更重要。“沟通协调责任”评分年长组低于年轻组(≥51岁组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相比于年长者,年轻护理员在沟通方面存在更多的压力和困难。

3讨论

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始终是困扰中国养老保障事业的一大难题,养老服务所特有的公益性使其从一般商业服务中剥离,因而难以将其等价于经济意义上的商品,更不能完全运用市场规律进行供需调节。既要保证养老服务的社会属性,又不能让养老服务给地方财政造成过大压力,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是所有老龄化地区必须要面对的,一旦处理失当,则会引发严重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或出现效率的损失或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基层养老工作难题。养老机构工作者在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时应高度重视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需求,对导致老年人居家养老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抓住工作重点,从经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等不同角度出发提供养老服务,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应积极进行调研和分析方面知识培训,引导工作人员提升全面分析老年人需求的技能,借此来形成相对完整的养老服务知识架构。加强社区的养老阵地建设并形成管理网格,并以此为基础单位对网格内的养老场所进行细化管理与监督,以确保第三方运营过程的公开透明、权责明晰,既要防止第三方盲目逐利有损公益,又要引导第三方妥善经营收支稳定。对于养老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谋划空间布局,通过对网格内养老场所及社区老人的实地调研,掌握该网格的整体环境与特殊状况以实施精准化管理;另一方面,要主动下沉网格,廓清责任网格并定人定责。通过完善网格内的养老信息反馈工作,鼓励网格内的老人共同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形成内外部双向监督的局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首要任务,强化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定期组织团队成员集中进行各类思想政治学习、廉政学习,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本职工作责任感。大力开展各岗位人员职业能力培养,如培训申报、培训流程管理,特别是题库管理、制证流程等之前工作过程中未涉及的内容,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组建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考评经验丰富的养老护理考评员队伍投入日常认定工作中。对考评员做好学历、职称和考评员证书的审核、归档。对每期认定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定期优化,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技能等级高、考评等级高”的专业考评队伍。

结束语

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深入探寻养老机构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为养老机构更好地提升工作质量、发挥其在社会养老体系中的作用,对于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保障以及社会养老水平的进步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养老机构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养老机构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指导或依据,很多时候不能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帮助,因此,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依然需要人们不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兵,张博思,张世奇.我国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调研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9(03):152-156.

[2]张玉钰,王爱敏,张宇辰,武玉洁,韩丽,刘盼盼.养老机构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5(02):220-224.

[3]郑函.医养结合背景下武汉市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9.

[4]张玉钰.工作压力对养老机构护士离职意愿影响的路径分析[D].青岛大学,2019.

[5]杨蕾.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共情能力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10):205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