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共卫生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2

探究公共卫生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

陈兆萍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科 332000

【摘要】目的:探究公共卫生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抽样方式对大型综合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4家建立健康档案的480例心血管疾病以及血管高危人群进行调查,采用公共卫生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方式情况,分析采用公共卫生护理模式护理患者之后所取得的效果。结论:与护理前相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健康行为知晓、规律用药率、科学饮食等觉护理前明显提高,护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患者以及心血管高危人群实施公共卫生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对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生活方式;公共卫生护理干预

公共卫生护理是通过将预防医学以及护理医学相关理论通俗化,将其作用运用到实际的加痛护理工作中,进而对维护患者的胜面健康作出贡献。本文主要以心血管患者以及心血管高危人群作为探究对象,在各大型综合医院以及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卫生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实施卫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均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抽样方式对大型综合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4家建立健康档案的480例心血管疾病以及血管高危人群进行调查,采用公共卫生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方式情况,分析采用公共卫生护理模式护理患者之后所取得的效果。本次探究一种涉及480对象,其中男性230例、女性250例;心血管患者280例、心血管高危人群200例,年龄37~8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70例,高中110例,初中及以下200例。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选择高危人群:(1)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父母中至少有一方存在心血管疾病;(2)高脂饮食,根据患者自己脂肪摄入情况进行确定;(3)肥胖体质指数≥28 kg/m2;(4)缺乏运动锻炼,每周运动次数在1次及以下;(5)饮酒,啤酒每天大于1L,白酒每天大于100g;(6)吸烟,每日吸烟量超过10支。

1.2护理方法。(1)制定公共卫生小组。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认识和掌握,根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特点制定调查问卷和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健康预防知识的宣传,给予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科学健康的指导意见,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人员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每个月随访一次同时给予健康指导。(2)疾病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给予对应的语言,使患者能够通俗易懂,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够知道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通过指导患者戒烟戒酒、低脂、低钠盐饮食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剂量、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副作用等,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的情况,避免疾病加重。(3)饮食干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其高危人群多是中老年人,其身体机能降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加重病情或者诱发疾病。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饮食教育尤为重,指导该人群要清淡饮食、低脂低钠盐、易消化、不油腻,多吃粗粮、水果、蔬菜。每日的脂肪摄入不能超过300mg,可适当食入黄豆、豆制品减少糖类食物。(4)运动干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对处于疾病急性期的患者,应多卧床休息,减少运动,保持室内通风散气。对疾病稳定期患者可适当增加运动锻炼,运动方式为循序渐进、规律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疲惫。叮嘱患者夜间要早休息、不熬夜,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5)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干预,充分尊重、关爱、鼓励、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等。

1.3观察指标。生活质量,使用健康简易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内容包含身体功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心理功能、健康行为五个方面。每个方面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等生活质量越高。

1.4研究中相关数据处理严格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61b30418c0447_html_5c200fd63026aa2f.gif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后患者的身体功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健康行为觉护理前改善明显(P<0.05),见表1。

表1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61b30418c0447_html_5c200fd63026aa2f.gif ±s,分)

时间

身体功能

生活习惯

自理能力

心理状态

健康行为

护理前

64.7±10.2

65.2±11.6

66.7±11.0

64.1±11.9

67.9±10.9

护理后

86.9±8.8

87.4±9.4

89.5±7.9

87.3±8.7

87.9±7.8


2.2患者护理前后行为改变情况对比。患者护理后其行为知晓率、规律用药率、科学饮食率较护理前明显增加,(P<0.05),见表2。

表2患者护理前后行为改变情况对比[n(%)]

时间

例数

行为知晓率

规律用药率

科学饮食率

护理前

480

77(16.04)

170(35.42)

105(18.10)

护理后

480

323(67.29)

409(85.20)

310(64.58)


3讨论。

综上所述,采用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心血管患者以及心血管换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对这类人群恢复生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型综合医院以及各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开展和检验。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此类患者提高生体健康指标,改善生活舒适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瑶,孙淑龄.刘春梅,等.舒适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满意度及焦虑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2(19):43-44.

[2]张岚,陈海花,高秀娟,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回归社区后连续护理的SWOT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0(4):57-60,74.

[3]李洋阳,李沙,陈苏明,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电监护下微创拔牙护理安全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2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