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读在阅读导读课中的实践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1

思维导读在阅读导读课中的实践与应用

马成亮

千阳县 城关镇元明寺小学 721100

[摘要]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散思维、不断创造哈姆雷特的过程。我们知道发散性思考本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思维导图就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同样,在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中,以作者或者主要内容设计思考中心图,并搭配以丰富多彩的颜色形成分支,让孩子再根据自己初读感知的内容不断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让阅读感受最终呈现出放射性的立体结构,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快乐的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大脑机能得到无限的开发。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思考中心、中心图、发散思维、分支、关节点、整体框架图、精品细研图

思维导图是一个有效的思维工具,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怎样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让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需要老师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来提高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其中,阅读导读课所涉及到的整体框架图所承担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殿堂。经过实践,具体如何操作,现总结出以下模式:
一、展图激趣,营造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之势。整本书导读课的导入环节,应具有以下几个要素:足够有趣,足够贴近孩子,足够自然。一张精美的框架图,无论是灵动有趣的中心构图,色彩鲜艳的细枝末节,还是自然流畅的思维过程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感知欲望与阅读兴趣。授课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谈起,从合适的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走进这本书,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以诗句导入;以书评导入;以插图导入;以精彩句段、动画片段导入;以故事导入;以谜语导入。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我们能够给孩子呈现一副具有中心构图的框架图模式,精美的图画、鲜明的色彩、发散的思维线条,再加上诗句、故事、谜语等诸多因素就能充分营造一种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之势。
二、与图结合,达到追本穷源、手脑并用之效。当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本新书时,对书本的构成可能不会很清楚,就会产生很多疑问,关于作者、关于书本大概内容,关于封面、封底上呈现的各种信息。导读课就是要解答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我们的导读引导大多从书的封面开始,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由此来猜一猜故事大概会写什么。在书的封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书名,书的作者,封面上的图画及选取的重要文段,翻译者、出版者。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对这本书的作者、人物等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同时还可以由封底的书评、推荐语等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参与阅读的兴趣,最后,指导学生完成整体框架图。
三、填图丰枝,体验精品细研、独具慧眼之妙。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产生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切入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像一则好的预告片就能引发人们观看的兴趣,导读课也有着这样的重任,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发话题,制造矛盾冲突点或引发价值取向不同点?从人物形象、经历入手,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随着人物命运变化的过程加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这种方法使用于人物传记、或有较多人物群像呈现的作品。从作者入手,讲述创作故事,引发阅读兴趣;从文中插图入手,猜想故事走向,调动阅读的欲望,这类比较适用于科普类或童话故事类,由有趣的图片、揭示重要情节的插画,引发学生的强烈好奇;从相关影视作品入手,激发兴趣;从精彩、有特色的语言入手,不同作家的作品闪耀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老师在导读时,可以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最后引导学生就自己选择的某一个点完成一幅简单的精品细研图。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思维导图在六年级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中的实践与应用的基本模式。当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书本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而定。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思维导图》东尼博赞著

《思维导图应用宝典》孙易新著

《看名师怎样教》 龚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