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改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3

诊改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

胡欣育 谢继延 赖晓彬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传统高职课程评价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在高职教育自主诊改背景下,本文提出要构建以提升学生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确保高职教育质量得到切实保障、改进和提升。

关键词:课程诊改;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让评价结果反馈教学、改进教学,一直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理念上重评教、轻评学,方法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等问题,导致教学评价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也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传统高职课程评价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存在明显与职业教育目标、要求贴合不紧的弊端。就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前几年一直沿用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如下表一):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分值

评价等级

教学态度

按时上、下课,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备课充分,教学资料齐备

10

分A、B、C、D、E五个等级

讲课认真,内容娴熟;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注意教书育人

10

同上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教学标准(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

10

同上

基本概念、原理、专业术语等讲解清楚、准确

10

同上

内容充实,信息量集中,深度广度适宜;理论联系实际,反映高职教育理念,课后练习布置适当

10

同上

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举例典型确切

10

同上

教学方法、技能

教态自然,语言表达流畅,措词准确、简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10

同上

课件、板书设计合理、规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灵活多样

10

同上

课堂组织有序,导课自然,师生互动良好,注意归纳小结

10

同上

课堂效果

学生出勤率(≧95%)和认真听课率高,教学秩序良好;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且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10

同上

表一

这一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从头到尾没有提到职业教育或者与之相关的评价内容,显然,该评价指标体系仍停留在传统教学的评价层面。换言之,该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与其它层次教育评价没有任何区分度,将它放到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或中小学教育评价似乎都适用。如此评价标准导向下的高职课堂教学显然会产生诸多评价“盲区”,甚至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是课程设计游离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依然延续学科思维,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环境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没有体现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特色。二是课程设计没有贴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没有贴合产业经济发展对行业岗位、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衔接,没有切合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转型升级而出现的新岗位进行同步升级、更新。三是没有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等。

2017年 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掀起“课堂革命”③,要求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教育生源日趋多元,学生个体素质差异越发明显,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弊端凸显,无法实现分层培养,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发展。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就是帮助教师发现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的问题和不足,梳理课堂教学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找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诊断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利于管理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效率最高的一种诊断方式。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落实诊断与改进工作中,以专业诊改、课程诊改工作为突破口,牢牢抓住课程设计评价诊改,以优化课程设计指标体系评价为中心落实好自主诊改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上强调抓好以下“三点重心”:第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工学结合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的课程标准。第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方案》同时指出了“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教育评价改革原则,明确了“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的教育评价改革目标”。作为教育评价组成部分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也应遵循这一改革原则和目标,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和方法的转型已是必然趋势,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评价理念。自主诊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动态调整的。不断完善修订评价指标,构建基于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融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大背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设计出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实际相符合的评价标准是搞好职业教育评价的根本,正如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在经过长期的探索,在自主诊改中重新确立了新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分值

评价等级

教学

理念与

态度

20分

教学理念

根据课程特点有机引入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注重培养我们的职业素质和良好心态。

10

分A、B、C、D、E五个等级

教学态度

备课准备充分,教学资源与课程特点、学情现状、学习目标相匹配,授课前在学习群就把课堂重难点、案例等资料发送给我们,让我们提前预习。

10

同上

教学

内容

30分

内容选取

教学内容与当下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吻合,感觉非常受用。

10

同上

内容组织

根据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整合课堂内容,使授课内容循序渐进、过程清晰。

10

同上

教材选用

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优质精品教材,引入典型案例,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配套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使我们获益菲浅。

10

同上


教学

技能20分

基础技能

老师着装得体,为人师表,普通话准确,语言精练,语速、音量适中,大家乐于倾听。

5

同上

合理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让我们集中精力有序学习,不敢懈怠。

5

同上


专业技能


准备了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图片等素材,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提高我们的注意力。

5


通过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我们乐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5

同上


教学

效果

20分

课堂反应

同学们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发言踊跃,教学秩序良好。

10

同上

课堂目标

同学们能准确完成课堂作业、回答问题,课堂任务能如期完成,上课效果好。

10

同上

教学

持续

10分

重视评价

重视同学的评价和学习反馈意见,课中或课后会组织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

5

同上

课后互动

设置课后互动环节,如问题讨论、留言、在线辅导答疑等;及时对作业进行批阅和反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活动。

5

同上

表二


新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融合了工匠精神、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内容,构建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性、过程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一大部分教师开启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思路,尽管在适应新的评价标准体系时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以提升学生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归根是为了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最终为大多数教师认可和接受。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时俱进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保障。长期性地、经常性地进行教学与评价的诊断与改进,可以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①本论文是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九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编号:2017E06)、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指导委员会课题《基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改背景下的“三层面五融合”高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探索》(项目编号:JXZB17)研究成果之一;

②作者简介:胡欣育,副教授,1974年2月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谢继延,副教授,1962年1月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研究;赖晓彬,1976年7月生,实验师,主要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库研究。


参考文献

[1]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 2017年 9月8日;

[2]李小娟、胡跃茜、虞希铅等.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估及应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6;

[3]李金凤.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

[4]贾芹芹.职业教育“学生中心、能力本位”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J]. 理论研究,2018.12;

[5]引自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