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探讨

马飞燕

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罗屏小学 322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步伐地不断迈进,人们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在增加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错误得认为教材是完美无缺的,认为只要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授课就可以,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片面”发展。本文就独立思考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做论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养成方法

【正文】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可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之一,是人们登上顶峰的“途径”之一,更是塑造人才以后更好发展的基石之一等,可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独立思考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内容相对较小,学生也处在一个好动、自控力差、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他人行为、语言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授课等过程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出发,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容易,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使教学任务更快完成的同时,更能使对数学兴趣高的学生去感染兴趣低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二、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方法

2.1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设计的实施直接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效果,间接地还会影响老师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在教师的不断实践与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中反馈出来,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一个好的活动形式不仅会使学生变得更加活跃,还会使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提高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数一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张图片,让学生们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派几名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用手指点读物品的数量,在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对于数量比较多的物品时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数一数的步骤,学生点读出第一张图片是十个一,第二张图片是十个十,第三张图片是十个百,继而总结出了多个计算单位——个、十、百、千,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数数量,每一个小组以接龙的形式进行,如果在数数的过程中,组内的某一个学生因数数错误,则小组得分减一,直到减到零则不能参加活动,否则加一,一轮之后,得分高者获得奖励。

2.2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

问题是激励人不断进步的组成内容,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更是人才塑造的基石之一等,但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使得知识点一个一个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加之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上网搜索,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教师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个有关“方向与位置”的短片,在讲授完知识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数学课代表在教室里的位置,每一位学生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教师就说:“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如何用一种方法将其表示出来呢?”学生回答:“可以先确定出一个方向,然后在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2.3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俗话说:“生活是一面镜子,既能照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使别人的光辉变得闪耀”,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遇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或者在听优秀课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的表现形式等内容激励教师不断地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方式,使其能满足时代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时,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实物,例如:书籍、钟表、遥控器等等,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实物,并思考一下问题——这些图片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呢?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们拿出纸,将课本上的图片进行折一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图片通过对折可以重叠,而另一些图片不管经过怎样的对折方式都不会重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练习纸进行了折叠、平移等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源于生活,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在发现图形美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4精心准备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会使课堂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间接地还会督促教师进行学习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牢知识体系的框架,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出发,把每一次教学设计、实施都当成是一次锻炼,认真准备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则有关圆的短片,学生们通过短片观察发现哪些东西是圆形的,这样教师就可以进入到本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圆的有关知识,最后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当学生分享完毕之后,有的学生可能对于别人分享的知识不是很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例如:在多媒体上画一个圆,画一条没有通过圆心的线段就说是直径,画一条通过直径的线就说是直径等等,这样让学生对圆的认识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更快速地解决问题,还能使教学目标更有效、更快地完成,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努力,更需要教师跳出传统的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晔.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探讨[J]. 小学生(下旬刊),2021,(12):16.

[2]刘菲菲.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3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