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中技法学习与素养提升的解决之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4

试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中技法学习与素养提升的解决之道

曹绪伟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技法练习 美术素养 课程教学

摘要:帮助学生解除畏惧心理顺利开展绘画课程学习,离不开技法训练和美术素养在课程中如何有效实施的方法研究。随着我国艺术环境的不断丰富,国民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美术素养的培养,绘画练习对儿童身心发展起到的作用也被大众认可与接收,基于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的课程需要越来越高。由此我们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要追溯艺术教育的本质要从孩子入手,对孩子绘画表达的行为特征、成长需求开展研究以解决课程培养的目标问题。


在绘画学习中造型这一基础能力的自信与否往往是制约学生能否画下去的第一道藩篱,拿起画笔面对物象的形,有一定表现自信的同学能由此踏入探寻纸上美的表达之路,没有形的表现自信的同学则会在此茫然于画笔的游走,无法体会纸上创造的乐趣。当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刚刚来到学校得知美术是必修课程时,也许因为儿时对画画的美好记忆而产生学习的期盼,可是当他得知音乐、舞蹈、美术都是必修课时,我想其内心恐怕更多的则是担忧了。同时学习多种门类艺术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何帮助学生解除畏惧心理顺利开展课程学习,如何围绕素质培养进行基础课程改革,离不开技法训练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程中的总目标定位。

随着我国艺术环境的不断丰富,国民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美术素养的培养,伴随儿童美术学习需求不断增强的是以美术素养培养为目的学习要求成为更多家长心声,与此同时,绘画练习对儿童身心发展起到的作用也被大众认可与接收,基于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的课程需要越来越高,社会上较为高端的连锁美术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课程以审美熏陶融入技法练习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由此我们发现追溯艺术教育的本质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同学们将要面对的孩子入手,对孩子绘画表达的研究是帮助他们如何进行绘画表现学习的途径,也就是基础课程对于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者应该给于的专业培养。

一、核心概念

本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围绕技法能力与美术素养在美术程中的要求,探索美术基础课程教法改革途径。现代艺术理论认为艺术素养包含艺术知识、技法表现、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等几个方面,通常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是学习一定的技法表现可以帮助获取艺术知识,进而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过度重视技法训练忽视艺术性教育的现象,培养的学生技法表现强艺术审美弱,艺术追求盲目艺术素养不高;并且把艺术创作视为非常神秘的艺术家行为,认为普通学习者无法习得,因而作为艺术表现最直接的自由创作课程只在培养绘画专业人才的美术院校开设,其他普通与艺术相关专业的美术课程中不单独开设,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则寄希望于技法训练中的艺术知识植入。作为美术基础课——素描和色彩,如何在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能力与素养的协同发展,是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论述的重点。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是视觉艺术表现的核心元素——造型与色彩的绘画表现基础技法训练课程,通常我们将训练造型能力的课程叫素描,训练色彩配置能力的课程叫色彩,这两门课程是所有视觉艺术表现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幼儿教师岗位,美术能力更多体现在幼儿美术活动设计与指导、教玩具制作和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创设等几个方面。所需岗位能力均需这两个课程支撑。

基础的绘画能力决定学生在儿童美术相关游戏活动中的设计和指导能力。教师的绘画基础能力决定活动的设计,通常教师会选择能够驾驭的表现形式来开展活动,回避不熟悉的技法,而美术基础能力是驾驭各种材料的美术表达基础,所有画种的基础表现都离不开形与色,有着姣好的形与色的表现能力的同学运用各种技法都能游刃有余。

基础的绘画能力决定学生设计艺术活动的意义。艺术课程学习的本质是艺术性素养的获得,儿童美术素养的培养需要相关艺术知识的学习,审美法则是视觉审美的核心艺术知识,基础课程通过技法训练融入最重要的艺术理论知识便是视觉审美构成,幼儿教师聚焦视觉审美构成设计教学内容极大的提高教学意义。

基础绘画能力决定学生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和玩教具创意设计制作能力。绘画与环境设计、与舞台布景、与建筑装饰、与服饰表演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艺术史中我们看到在绘画上取得辉煌成就的艺术家,在这些友邻领域同样成果斐然,例如我们熟悉的列奥拉多.达芬奇,他不仅是伟大的画家同时他还是伟大的工程师、发明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画家,更堪称人类历史上顶尖的全才。基础的表现能力不仅能帮助幼儿教师完成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创设,还能更好的将审美法则运用于环创之中,创造更加优美的幼儿教育环境。

基本的绘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判断。美术基础课程给予学生的是源自于人类心理、视觉科学和文化精髓的美的法则的学习,基于此建立的审美判断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高尚审美,对于光怪陆离千奇百态的所谓的美能做出相应正确的判断,它能够帮助教师自觉净化儿童的审美环境。例如通过树木写生认识自然的鬼斧神工带来的千变万化的线条组合产生的无与伦比的美;通过对自然中色彩的探知认识光与色的关系是色彩配置的本体等内容,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发现美感知美,净化心灵的美好自然是培养高尚审美最好的老师。

三、美术基础课程中美术素养教学的融合现状

文艺复兴往前直至古典时期漫长的历史时期,绘画一直遵循客观写实风格,画面是否遵循波义耳的线性透视定律科学写实是素描长期追求的目标,素描对作品的贡献是素材收集和形的塑造功能,并不作为完整的绘画作品出现。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巴黎为中心的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出现,西方绘画由客观写实向主观写实的画风转变,这一理论突出艺术家思想在绘画中的主导作用,强调艺术家情感个性化绘画语言的价值,视觉艺术的表达形式如同开启了魔盒一样异彩纷呈。直到今天视觉艺术审美仍然沿着主观写实的道路在发展,以抽象绘画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就是在主观写实理论的指导下被公众广泛认可和喜爱的,而客观写实的绘画作品逐渐被蒙上了历史的印痕。在这个过程中素描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艺术性表现成为素描的追求,素描作为艺术品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现代素描教学体系中素描同时兼具客观写实和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色彩也是如此,在经历了客观写实、主观写实和抽象表现的审美变化后,色彩的自然属性配置与主观营造配色成为色彩的两个重要目标。

客观写实是艺术家用画笔将绘画对象的形态色彩以及质感肌理等图像元素准确的描绘出来,它是对艺术家写实功力的考验,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讲的就是文艺复兴绘画写实巅峰时期艺术家的学艺经历。主观写实则是艺术家对绘画对象观后感,是艺术家对绘画对象进行视觉元素分析后,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的个人感受,不再完全遵循对象描摹是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最根本的区别。艺术家用平面的画面、解构立体的风格表达对客观写实的反叛,同时也体现了艺术追求的画面价值。后印象派大师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在法国创作的《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采用的就是主观写实风格,强烈的色彩和凸显的笔触透出画家鲜明的个性语言,在画家活跃的笔触之下的是一颗砰砰跳动的心脏和有趣的灵魂。

很显然客观写实训练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背景,课程设置也达不到训练所必须的可是,写实造型要求超出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能力中对技法的要求高度。通过对全国各学前教育专业学校编写的美术教材调研,我们发现当前的美术基础课程却仍然沿用客观写实训练,以主观写实风格的学习为标准的造型课程教材几乎没有,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基础课程没有实施更适合学前教育职业需求的课程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主观写实训练的教法研究文章也非常少见,在仅有的可以搜寻到的美术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案例也多为欣赏融合式的教学,真正立足于绘画的艺术学习本质开展的全素质培养的课程几乎没有。

我国著名的导弹之父钱学森曾说,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来自勤奋和汗水之外,还应归功于自己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素养对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成果与否不仅关系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更系到国家未来接班人整体的艺术素养。

四、解决之道——如何建构以美术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基础课程体系

(一)以掌握艺术性技法表现能力为目标重构基础课程体系

美术基础课程如何系统的将素养培育融入技法训练,让学生不仅能获得一定的技法表现能力,还能获得探寻视觉艺术的慧眼,只有根据教育专业美育教育需求结合基础课程教学特点重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用技法训练串联艺术理论和艺术欣赏的课程教学形式决定了技法训练方法是素养教育融合与否的关键,健康的艺术教育带给学生的是丰富的感受和智慧,在艺术教育强调培养儿童的个人创造能力和自由表现能力的今天,幼儿教师必须认识到人类艺术学习的本质是借助艺术表现媒介抒情达意,而真挚的情感则来自放松状态下的独立思考,伴随它的是由无意识到有意为之的联想性创造能力的训练,在学习如何做一名好的艺术教师时这个过程必须要体验。

以素描课程为例,为区别于传统的专业学科分类,聚焦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造型能力,我们将课程名称改为造型,由此我们便不受传统素描限制,突破以透视原理石膏几何体造型训练和明暗关系材质肌理的递进式课程训练体系,而是根据学前儿童涉猎的物象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我们的第一节是将透视与生活结合,通过幼儿园室内外场景的写生在生活中发现透视规律,掌握运用基本透视方法进行物象造型的能力,同时在技法表现上鼓励学生运用类似速写的线性造型快速作画,让他们明确课程要求的造型能力是对视觉对象进行直率的造型表达,客观写实能力不做要求,这样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直面艺术表达状态,体验儿童绘画表现的创作过程,同时直率的艺术表现需要更多的视觉表达语言帮助,这样就让参与教学的师生双方务必将关注的中心聚焦于视觉语言审美表现等视觉艺术核心元素的学习上,从而实现技能训练与艺术知识的有机融合。

(二)根据主观写实风格的艺术性表现特征制定课程评价标准

率真的技法表现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主观写实方法的学习确定基础课程能力目标。主观写实风格的绘画形式如同浩海的海洋,给我们提供无限的艺术样式,每位同学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喜好的表现形式。用贴近学生美术基础能力与表现能力的主观写实风格作为表现媒介,用对景写生和艺术作品写生的技法训练形式,促使学生开展个性化视觉语言表现能力训练,同时由于主观写实的包容特征也促使他们可以无拘束的进行绘画表现,手与脑的流畅配合是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体验这个过程不仅能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明确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训练。

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课程设计目标,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建立在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架构之上的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现自信,教师熟识主观写实艺术风格和代表艺术家,在评价中的融汇运用,不仅将美术素养相关专业知识无痕融入实现基础课程素养能力培养的目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能简单的将审美能力的提升理解为单纯的普及式的艺术欣赏,局限与作品的逸闻趣事调侃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课程评价要以幼儿教师美术活动指导能力为基础,以积极的价值核心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目的,甄选主观写实风格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欣赏范围;评价时要将学生的绘画表现与优秀的艺术语言相关联,通过点评其绘画的艺术性指明练习方向,激发绘画热情;最后评价要将画面的整体流畅度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引导学生认识视觉艺术的画面语言才是作品艺术性的核心,审美应关注作者表达情感是通过画面形式美感的视觉元素,通过视觉美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提升综合美术素养。

(三)根据实践教学教研成果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教材

以现代工业设计和优良的精工制造闻名世界的德国,支撑他的是创建于1913年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而这一切都与德国开展的艺术教育运动息息相关,该运动提倡“以美的概念为核心协调发展人类的各种能力,培养理想的人”的目标。基于审美目的的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是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人类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之息息相关。

针对当前低幼儿童美术教育重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审美素养教育的误区,我们制定了以“培养具有享受、批评和改造艺术作品的能力”和美的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幼儿教师美术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将技法训练与素质培养明确定位,用美术创作的训练形式进行以技法训练为媒介的全面素质教育。考虑到美术素养在实施中存在观念上、知识结构上、具体方法上的认识差异,我们根据大量的课程实践与教学研讨进行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在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技法特点和欣赏教育基本原理的研究基础上,我们用造型艺术和色彩艺术的26节课程取代专业教材的篇章体系,用教学方案的形式清晰呈现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每一个类别中我们用幼儿美术教育所涉及各个方面作为课程学习的主题,用创作式写生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在体验创作过程中学习艺术知识,通过题材内容递进训练难度的方式加强技法的艺术性表现能力练习,实现以技法训练为媒介实施美的全面素质培养的目的。

(四)围绕基础课程素养能力双培养目标开展美术基础课程教法研究

让学生获得实物绘画能力是基础课程针对毕业要求的高关联指标点,也是后续美术创意课程的重要支撑。根据视觉元素进行绘画语言的转换是美术基础课程给予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训练对景绘画的表现能力,还是创编作品的素材收集整理的重要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绘画表现风格侧重于为景物赋予个性情感的绘画表现要求,以及幼儿绘画表现内容的环境汲取性都需要较强的即时写生能力。

儿童的绘画创造来源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期思维特征,对画面完满的追求和丰富的想象造就儿童期绘画天马行空的特点,而不满足于稚拙笔触又促使其渴求成熟的形式美法则的学习,这正是美术教育应该给予儿童的帮助。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中视觉核心元素的学习非常重要,例如建立在平面构成法则基础上的“大自然的线条和”“一起来写生”等课程,都是需要教师透过课程内容挖掘画面造型原理,将视觉审美的形式美感通过写生练习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审美法则意识。由于学生的专业需求决定其美术学习的路径区别于其他美术学习者,经过研究我们将主观写实风格的技法训练学习定义为基础课程的主要学习风格,那么围绕主观写实风格的课程教学研究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其次如何挖掘和把握艺术知识及深度也是教研重点。由于引导学生通过主观写实绘画练习体验良性的创作过程是帮助理解儿童绘画的关键,那么启发学生创造力就成为课程研究的重点。

结语

美术基础课程的核心是技法训练,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技法学习也是艺术课程应有的样子,这样的传授方式在传统的工作室中以一种非常自然的形式延续至今,但是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在各种层级的美术课程中好像都没有看到好的办法。我们今天研究基础课程的美术素养培养是从学前教育的专业需求出发,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制定符合绘画表现课程评价,真正实现评价的引导功能。教师基于艺术理论下的鼓励性评价是照亮学生习艺道路的温暖阳光。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表现需求的技法训练内容,能最大限度的将美术素养融入技法练习实现基础课程的美术素养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技法的表现要求是决定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打破专业绘画教学体系中基础技法与创作表现间的承续关系,用儿童的直觉性表现方式创作去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绘画创作也能从创作需要介入技法训练,服从于画面表现需要的技法训练,更适用于材料技法形式美的学习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