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遗文化在高中传承的研究----以“望丛赛歌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本土非遗文化在高中传承的研究 ----以 “望丛赛歌会”为例

周笛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 四川成都 610066

摘 要:四川地区,有一种歌会延续了1500多年,它就是郫都区(郫县)望丛祠赛歌会,它是汉民族地区现存唯一的传统赛歌节。每到赛歌的时候,川西、川南、川北的人们会齐聚于此,用热情的四川民歌来祭祀先祖望帝、丛帝,祈祷庄稼获得丰收。2011年,“郫县望丛赛歌会”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带来的多元文化,人们对不同风格的音乐有了更多的选择。“郫都本土民歌”和众多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失传的窘境。笔者结合本地非遗“望丛赛歌会”现状,研究传承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望丛赛歌会”的教学策略研究。在学校课堂传统民族音乐学习中,乡音乡情,产生浓浓韵味和意蕴,利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承 本土 非遗文化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音乐教学内容应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传承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更新音乐教学内容,立德树人,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非遗音乐文化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化财富,也是非遗文化建设过程中最高效的传播及传承方式,具有时代性、多样性、民族性等鲜明特点,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笔者希望通过对本土地区非遗音乐文化在校园的传承研究,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切实可行的更有效的、更广泛的传播方式以及更长久的传承路径,使学生成为新的传承人,学校成为新的传承基地。

一、开发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教学资源

加强对乡土文化收集、整理、提炼、改编、传承和弘扬。以本土地区非遗音乐文化进课堂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相关音乐素材,纳入音乐鉴赏教学模块之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通过对本土地区的非遗音乐文化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本地音乐、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让学生传承非遗。

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非遗音乐进入校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与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他学科中学乡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乡土文化中得到浸润熏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提升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非遗音乐文化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开发优秀的本土非遗音乐文化课程资源,找到更加适合这一特色音乐文化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和实效性,并在潜移默化中通过音乐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发现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立足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对音乐的感性体验和艺术体验上升到理性认知和辨析,增进文化理解素养。

二、探究传承非遗音乐文化教学方法

通过采风、欣赏、传唱、演奏、创编等多种方式,让高中生感受美的熏陶,深度了解川西音乐文化,提高艺术修养,增强高中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中小学对本土非遗音乐文化艺术体验的丰富性、对非遗音乐认知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熏陶时,提高艺术素养,培育高中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本土民歌”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了解?

创设情景,充分挖掘歌曲中的文化内涵,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提高学生文化理解素养。在乡土民歌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以传统的形式--“民歌以口口相传形式”、“地方语言化”、“趣味性原则”和“情境导向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中演,演中唱,尽可能更好的传承民歌的“唱着演,演着唱”,喜爱并传唱,融入课程的地方特色与完整性。

2、“本土民歌”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和喜欢呢?

在保留传统民歌风格的情况下,如加以现代音乐风格,创编歌词、加入二声部,老歌新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并能体验到学习乡土民歌的乐趣和成就感,愿意传唱乡土民歌,能在老师的引领下改编民歌。如郫都山歌《薅秧歌》教学,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自信、有表情地演唱《薅秧歌》。在演唱中,通过力度、音色等要素的变化,表现生动的劳动情景。乐于演唱二声部并创编歌词。此教学过程学生感受到歌中情趣盎然,学习很积极主动。

3、“郫都民歌”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呢?

用口传心授、学生自主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把握婉转悠扬、高亢悠长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素养。

4.“本土民歌”怎样才能更好的让高中学生乐于去传承?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在实践活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非遗并非古老陈旧,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学习,还要加以创新。创新、创造是传承的原动力。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与学,教师应该明确整个学段清晰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便于教师更为清晰自己教学目的,能够使

学生成为乡土民歌的传唱人,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人。

三、开展传承非遗音乐文化艺术表演

从“开发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教学资源”,到“探究传承非遗音乐文化教学方法”,最后升华为“开展传承非遗音乐文化艺术表演”。真正实现传承、发展与创新。探61c0164b32030_html_ef5069ee2930b3d8.png 索出传承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新模式:田野—课堂—舞台。

以传承本土地区非遗音乐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园音乐活动(如:民歌班班唱活动、本土非遗歌曲展演、本土非遗音乐艺术表演作品晚会等)学生通过参与非遗音乐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音乐体验活动感受非遗音乐文化的魅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地参与教学体验、实践,我们体会到了教学特长,看着学生们愿意积极、主动去学习,并能体验到学习乡土民歌的乐趣和成就感,愿意演唱乡土民歌,参加民歌艺术表演。培养学生对乡土音乐的持久兴趣,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笔者把望丛赛歌会引进课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开发的乡土文化资源带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开阔学生视野,涵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生发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子在这样的音乐文化熏陶下,一定能将我们的本土民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引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探讨 陈晓 黑河学院学报 2020/10

2 将音乐类非遗项目引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思考 兼谈川音在非遗进课堂方面的尝试 甘绍成; 杨明辉 音乐探索 2015/03

3 非遗传承主体在学校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困境 赵兴元 科技资讯 2020/08

4.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