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读书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改变,从读书开始

徐 斌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212028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读完邱国华老师的《让教师不再孤读》,感触颇深。

曾经,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阅读时,我们将可能与一个丰满丰富的灵魂或一种深刻优美的思想情怀相遇,我们的心弦被拨动,灵魂与灵魂相遇,思想与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开始闪烁---久而久之,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由内而外开始改变。正如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更重要的是,随气质改变的,还有人的精神生命。

读书,让我们因为有思想而站立起来。

曾经,语文老师是知识渊博的象征,因为语文老师读的书多,知道的也多。学生喜欢语文,因为语文课上不仅能学到许多知识,还能明白许多道理。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因为语文老师不但能讲有趣的故事,推荐有意义的读物,还能帮助解决思想上的疑难困惑,甚至可以为自己指明人生方向,是自己的精神导师。

读书,让语文老师有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底气。

曾几何时,教师读书变成了俞敏洪描述的这样一种状况:“我曾经在无数次给中小学老师的演讲中问他们一个问题。这些演讲都是当地组织的中小学老师,一组织就是一两千人。我问,请问除了教科书以外,你作为老师一年读过五本书的请举手?举起来的手从来没超过10%,也就是说我们有90%的中小学老师一年是不读书的,或者少于5本的。那他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呢?”

“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连老师都不看书了”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一针见血指出了当前教育的症结。

改变,从阅读开始。

找一点时间给阅读,抚慰我们因机械工作而疲惫的心灵;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的性情;挤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的方向。读书,让原本干涸贫瘠的内心变得充实丰盈。

“让教师不再孤读”,邱国华老师的呼吁就有了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读了,再说”亦是忙乱生活中阅读的一种有效策略。

作为阅读者,我们可以“读了,再说”;作为教师,我们在读了以后,还应考虑该如何改变学生的阅读。

如何改变学生的阅读?钱理群先生给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几句话普普通通,更实实在在,重点难点则在于教师如何将之落实到位。

领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你如何让整天身处繁重作业、疲于应付各科考试、连看本《青年文摘》都成为一种奢侈的高中生对读书产生兴趣?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还像以前,通过告诉学生“读书可以获取更多的精神财富,读书能丰富人生,让生命更加精彩”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效果可想而知。

高考压力逼迫学生必须先“务实”,所以,要真正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去读一些对提高语文成绩“有用”的书。从读以致用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实际“效用”,进而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这些读书的“效用”乐趣包括: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作文水平,提高了语文分数,受到老师表扬,感受到同学的羡慕---这些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才会被培养起来。也有人认为,这种读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并不是真正的“兴趣”。其实,心理学研究表明,功利是引发兴趣的源点之一。学生最初的阅读可能带有功利性质,但阅读久了,在优秀作品的熏陶引导下,思想认识上自然会发生转变,会逐渐明白阅读的真正意义。正如白岩松所言:读书读久了,你总会信仰些些什么。我想,这应该也是邱国华先生提出“读了,再说”这一阅读策略的出发点。

导读---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感受读书给予的力量。

在这个物质繁盛的时代,各种出版物浩如烟海,书籍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真正触及灵魂的文字,借助优秀作品的力量,帮助他们远离浮躁与平庸。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选择真正有营养的读物;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

在消费时代的文化的背景下,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极度膨胀,中国大地上刮起了“重读”、“戏说”风,对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以“或正说解读、或调侃恶搞”的形式,制造受众视听感官的刺激感和迎合所谓时尚趣味。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少辨别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他们从优秀的作品中获取力量,健康成长。

张之洞曾说:“读书有门禁,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读书是需要方法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如何诵读、品读,粗读、细读,速读、精读,读整本书、化整为零读,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阅读起来事半功倍,自然会更喜欢阅读。

伴读---帮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让学生接受读书这种生活方式。

阅读需要氛围,有些学生本来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老师同伴的影响下,最初可能是“装模作样”,后来就可能“弄假成真”,读书变成了一种习惯。久而久之,读书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教师要营造读书氛围,陪伴学生读书,帮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

阅读的习惯是被感染出来的,是被熏陶出来的。教师不必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文学有多么浩瀚,多么优美,多么值得一读。他只要陪伴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在读书时,环顾四周时,能看见一个个阅读的身影,感觉到阅读的姿势,安静又神秘。当学生长大成人,蓦然回首的那一刻,他们会记得在老师同学陪伴下的那一段读书的美好时光,仿佛又闻到书页中散发的缕缕芳香……不知不觉中,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已悄无声息的完成了的培养。

阅读是生活的永恒姿态,不管时间流转,岁月斑驳,沧海桑田,我们总能从文明的积淀中,感受到不可抗拒的阅读引力。读书,会让我们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为我们的形象添一些厚重的质感,为我们的生活添一些文化的雅致;读书,会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天之浩气、地之灵气,让他们拥有个性化的灵魂,让他们因为有思想而站立起来。

改变,从读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