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引入激活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多彩引入激活课堂

金瑜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第二小学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借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单元剖析详谈“引入环节”的设计,希重唤学生课堂激情的火焰。“创设情境”环节的设计奠定一节课的教学基调,影响一节课的教学走势。不同的课堂引入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引发学生思考的节点也不同,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不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花费多点时间对课本的引入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设法将枯燥抽象的数学材料以一种新颖、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 游戏童话式引入,勾勒知识起点

结合当前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童话故事和玩游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其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这两种方式作为课堂的引入,勾勒起融数学于童话游戏的主体课堂框架,降低学生“难学数学”的心理压力。

1.游戏引入,玩中学

设计游戏式引入,教师的目的就是在探索知识时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避免冷冰冰直面图形模型的课堂画面,实现“玩中学”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三角形稳定性时,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回顾它易变形的特点,再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增加一根小棒固定,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课堂上,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上台压一压学具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节课之所以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最主要是小游戏的吸引力,消除了他们的沉闷,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2.童话引入,找中学

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教师以童话作为课堂教学主旋律,把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赋予三角形一定的人物色彩,设计一些问题障碍供学生解决,逐渐找到故事的主人翁,实现“找中学”的教学模式。例在教学三角形分类中,可以给各种三角形赋以人物身份,然后老师出示要求去寻找“人物”(三角形)的“血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童话故事引领的课堂显得很热闹,不会出现枯燥不回答问题的情况,其中出现的问题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迫使学生去思考帮忙寻找三角形的王子,甚至学生自己都能说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这样充满生机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不会低。

  1. 回顾旧知式引入,衔接知识起点

数学课堂最常见的引入方式就是由旧知识或旧方法引出新知识,体现出把旧知识转化成新知识的转化思想。这样的引入方式可能不会出现热闹的课堂画面,但知识间的衔接更紧密,课堂生成很自然;学生的思维逻辑更严密,思考力度很深,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1.由旧知识出发,找知识间的生长点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和延伸,教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到新的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之前,学生从三角形的分类知道了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内角,也根据等边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他们找到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就是特殊的三角形,再用普通的三角形验证自己的猜想。“知新”是目的,教师帮学生搭建了三角形“角”的平台,初感三内角间的关系,简明扼要地直奔主题,促使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2.由旧方法出发,找方法间的链接点

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需要反复的训练方能形成,才可以应用到不同的知识领域。在探索新知识时,教师寻找出新旧知识间的方法链接点,帮助学生搭建正迁移的条件,创造独具匠心的新方法,真正体会数学方法多样化。比如从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量”和“剪拼”两种方法想到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这样大大节省了老师课堂引导的时间和引导的策略,开门见山地内化了两种方法。找旧方法的引入,可能短暂的限制学生思维,更会实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样化方法的景象。

3.由旧知识和旧方法出发,找它们间的共同点

一节课既要有旧知识地切入点,又要有旧方法地引入点,肯定是在旧知生长点上找出方法的链接点。换而言之,课堂引入环节需要找到旧知和旧方法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在方法正迁移的基础上提升对旧知的新认知,使课堂引入起到“双丰收”效果。认识三角形时,教师从线段和点的旧知识出发,让学生连接每个端点变成图形三角形,得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再由定点向线段作垂直线段的方法铺垫画三角形高的方法。这样的引入方式主要找到了有关线段和点的知识和方法的共同点,使课堂学习效果变得更有效。

  1. 情境事物式引入,寻找知识起点

合适的情境事物式引入,能够引发生生间的浓浓学习情,产生师生间的强烈共鸣。教师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学生或自身旁边的事物,发现并借用到数学课堂,使每位学习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触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知识的起点。

1.联系身边情境,数学来源生活

数学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应从学生经常经历的环境出发,激励学习数学的欲望;从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活模型出发,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多多联系身边的情境,学生才能感觉学习数学有价值,才会有浓厚的课堂兴趣。

教师借用班级学生上学路线的亲身经历情境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课堂氛围。学生积极的思考力,得出“两条黑色的边相加比这条红色边长”的结论,找到了“铺垫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知识起点。

2.利用熟悉事物,数学服务生活

数学服务生活,就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巧妙的设计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易于他们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的本质内涵,利于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善于利用熟悉事物,学生才能感觉数学的用处,才会出现认真学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感悟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定理,学会用实践来验证知识真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生在交流时提到“两条黑色的边相加比这条红色边长”,就是联系生活的起点知识解释其他三条边不能组成三角形的原因。课堂中学生的热烈交流都源于熟悉性、开放性的事物,使学习迈向深处。

总之,教师设计“游戏童话式、回顾旧知式、情境事物式”多样化的课堂引入,能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缓解学习中的木然现状;重拾学习数学的激情,提高学习的效率。面对不同的学生群,创设更多适合他们兴趣的课堂引入,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