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有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学语文有方法

许雅斌

福建省南安市 石井中心 㳣港小学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不仅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也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因此我认为学语文有方法。

一、语文基础功在平时

语文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例:

61ca89af469a8_html_71b24bed70300078.png

析题: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词汇的积累情况,在语言环境中看拼音写词语,了解学生平时的词汇积累如何?

解题:

首先,拼读复习。应教会学生会正确拼读,拼音的基础要扎实,个别学生会存在不会拼读的严重现象。加强复习拼音及拼读规则,“势在必行”!

其次,功在平时。老师在平时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应注重生字新词的掌握与拓展应用,让学生掌握与拓展应用,让学生掌握“四会字”的认、读、写、用!

三、阅读积累。阅读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方法,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多读积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少成多,“书到用时”才能 “厚积薄发”,达到会写会用!

例:61ca89af469a8_html_e9f2eb8ba30a3465.png

61ca89af469a8_html_5ac05a875c551b5e.png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析题:

本题从汉字的音形义中的“音”,来考查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构字规律的认识。“砻”字,音从“龙”字,形从“石”字,考察学生对形声字构字方法的掌握,音表声,形表义。

 解题:

  1、“拆字”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字的结构,并复习“上下”、“左右”、“半包围”、“全包围”、“独体”结构,拆成“龙”与“石”。

  2、观察“砻”字。上声下形,所以音从“龙”字,意从“石”字,与石头有关,再找与“龙”字接近的字,如“聋”音从“龙”,意从“耳”,与耳朵有关。

  3、教给方法。形声字→拆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全包围 )→形旁( )→声旁( )

  二、学会分析关键词句

  语文课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例:

 61ca89af469a8_html_4118e5367c1a39f2.png

  析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明白词有好坏、中性之分,如何区分,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

解题:

  1. 了解词意。词在句中的意思,如A中“折腾”指想方设法。

  2. 句子倾向。如A中“这样难的事竟能办成!”意在夸赞,所以“折腾”在句中属褒义词。

B中“见利忘义”指见到有利益可图就忘了讲义气。下文“有谁敢和他做朋友呢?”意在排斥,所以“见利忘义”在句中属贬义词。

C中“能干”指有才能,会办事。下文“别人都躲不及,你倒好,主动往前凑。”意在嫌弃,“能干”在句中意含讽刺、否定,属贬义词。

D中“脏兮兮”明显是贬义词。

例:

61ca89af469a8_html_f9c72abcaaf8fbd0.png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析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对上下文的理解,懂得句子间的连接要连贯有序。

解题:做题时,先要求学生边读边理解“一声声,满是浓浓的乡土情和深深的母爱。”这句话的意思。①找出关键词。“一声声”指呼唤声,并且指许多呼唤声,再要求学生阅读以下片段意思“童年的记忆里,大人们总是忙碌的。……而村子周围,便也突然安静了下来。”

找出连接词。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哪句话开始点到了“母亲们的召唤”呢?原来在第3句话“而每至落日之际,村子里就响起了母亲们的召唤。”那么把文句插入此句后读一读:“一声声,满是浓浓的乡土情和深深的母爱。”再接下去是“听到母亲的呼唤,我们便四下分散,纷纷回到了那飘着炊烟的房屋。”于是文段完整了,又合情合理。

三、学会理解重要信息

61ca89af469a8_html_320d929f152eb023.png

61ca89af469a8_html_2db962b4e271726.png

课标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答题前要求学生①边读文边标段号,并写或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②每答一题,先找出文本中相应原句段,再深入读一读理解。例:

61ca89af469a8_html_4638495beb143aa.png

析题: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学会从整体上了解文题中心词“小灯笼”所指什么。

解题:本题在文本第5自然段,①引导学生找到此段再以默读方式思考“小灯笼”指的是什么? ②找出该段的关键句子“我跟过去,看到的是另一种毫不起眼的萤火虫。感觉它的灯笼……”从此句中找到了答案。

61ca89af469a8_html_efb2e779908fbfe7.png

析题:此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印象”指第一眼所见人事物的样子。

解题

  1. 审题→作者在(什么地方)刚看见萤火虫时,第一印象是什么?

  2、阅读→在第1自然段出现“那是数年前的一个下午,在某个果园的山坡上我看见一只艳丽的甲虫,正在草丛中拼命向高处爬。”

3、判断→“第一印象”最先出现“艳丽”这一词汇。

61ca89af469a8_html_a46da737b665d686.png

析题:此题考查学生在联系上文第1、2自然段所写内容的情况下,了解第3自然段中“验明正身”在文中指作者为什么而“翻阅昆虫的书籍”。

解题:

1、联系上文。引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时,思考:作者看见这只甲虫时知道它是什么昆虫吗?

2、聚焦重点。再引导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翻阅昆虫书籍后,才知道它是什么?找出关键句子“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萤火虫。”

3、判断选项。因此“验明正身”指B“通过书籍查找这只甲虫到底是什么昆虫”。

 61ca89af469a8_html_6c07dd11ae3b8be5.png

析题: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提取重点信息的能力。

解题:1、引导逐段读文概括段意,提取重点信息。如第一段重点写到了“萤火虫”的哪一方面?从哪些细节介绍?

2、学生概括填表:

61ca89af469a8_html_a86be099bd6a8945.png

四、语文也可以公式化

例:

61ca89af469a8_html_19d55019f1b45da0.png

析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这”指代前文(上文)所写的句子和对说明文中打比方的掌握。

解题:

1、引导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这样的奇观”指前一句所写的“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能把一座夜色里的山峦,装点成水晶一样透明的庞大建筑。”这句话应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把“成千上万的萤火虫照亮山峦”比作了“水晶一样透明的庞大建筑”。

2、理解运用打比方的好处:

教师示答题格式:这样写好在用     的方法,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象   +特性

               

3学生尝试联系文本内容谈谈。


答案如下:

61ca89af469a8_html_d45af2df1f1fee9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