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与应付体质测定的矛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如何处理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与应付体质测定的矛盾

周武丹

浙江省诸暨市江东小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体育课堂的设计,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和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列举出矛盾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生成长;体育课堂设计;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矛盾调解方法和措施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体育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磨练学生意志和品格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就小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1. 分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质测定之间的非一致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课堂都受到应试机制的限制和束缚,基础教育更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真正凸显出体育锻炼的价值,很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在升学考试的影响下,即便是开设了相应的体育课程,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不是为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性成长所服务的。再加上,受到其他文化课程的影响,体育课程也经常被挤占,发展空间是极为有限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笔试成绩和分数的上涨。除此之外,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足够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并没有对教学方案做出良性的调整和改革,即便是发布了体质测定的标准,但也完全没有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只是盲目的依照分数下定论,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本身就与习惯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而习惯又牵涉到学生兴趣的知识,如果学生本身对体育课堂的好感就十分稀缺,那么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也必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加上,很多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实践,本身就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他们并没有把体育锻炼当做发展身体素质的工具,只是讲求形式上的完备,不注重实际效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考核的分数。而且,在学校和官方主导的模式之下,教师通常都会在短时间内用直线灌输的模式,迫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一定的考核指标,改变现有的体育锻炼行为,但学生并不能就此养成长久的依赖,一旦体育考试结束,学生又会立马恢复原状。

  1. 分析调节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质测试之间的方法

(一)做好兴趣的引导和驱动

教师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分析学生的基本学情,从个性化需求出发,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和期待保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保证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展开。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是相对沉重的,所以很难集中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体育锻炼,但即便如此,学校也不能盲目的压缩体育课的课时,而是要结合教育现状,构建出更为完善的考核标准,不能只是依赖最终的成绩,也不能盲目的应付阶段性的考核。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锻炼形式,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跳曳步舞或者是健美操,让学生利用课间的时间,选择他们能够接受的形式,缓解体育锻炼和体育考核之间的矛盾,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二)搭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体育锻炼可以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事物保持足够的热情以及旺盛的精力,在学习中保持清醒和理智。特别是对于那些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来讲,他们每天都要复习文化课知识,而且任务尤为复杂,如果学生没有积极展开锻炼,必然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坚持劳逸结合的思想,要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平台,构建更为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体系,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师生一起进行简单的活动,无论是广场舞还是仰卧起坐,或者是乒乓球以及篮球,只要能够让学生拥有选择的余地,并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学校和教师都应当多多进行尝试,由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感受到锻炼的价值和魅力,并养成独立自主的探究习惯[1]

(三)调节社会心理

部分学生始终认为,体育锻炼并不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只是锻炼的旁观者,通常都会直接观看他人的活动,而且也会抛弃自身对体育锻炼的积极认知,盲目的睡懒觉,或者是大量摄入高热量的食品,以上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惰性,他们的社会心理会变得更加消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需要对体育锻炼做好正向的宣传,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循序渐进的,塑造积极向上的风气和环境。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升学奖惩机制,利用行为主义,发挥出方法论的正负强化作用,如果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他们就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如果做出了消极的体育锻炼行为,教师就要给予他们相应的惩罚,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逐渐消除自己的被动心态,逐渐的挖掘体育锻炼的内核精神

[2]

(四)评价方式的调整与延伸

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测试中的成绩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动态,不能只是用盲目的数据统计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这样反而会压迫学生的思想,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这样才可以更加明确的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教师要降低对唯分数论思想的依赖,不能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剥夺学生的锻炼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要做好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要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羁绊,重新上学生审视自己和体育之间的联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锻炼,健康第一理念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兴趣和好感的激发,平台的延伸与拓展,消极心理的纠正,评价机制的完善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充分结合了意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林民族.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2] 黎丽红. 浅析高中体育对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J]. 明日, 201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