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漫谈写作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漫谈写作教学之我见

关鑫

潍坊经济区锦绣学校 山东省潍坊 261000

少时胆怯,总是羞于在人前开口,偏偏又想法颇多,若任其郁结在胸,着实煎熬,便生出了用笔说话的心思。大抵是这种拗格使然,时日有加,竟恋上了用笔说话。久而久之,写作便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今,作为一名教书先生,不仅要自己会写,还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且借漫谈写作教学之我见,以抛砖引玉,向各位讨教写作教学之真谛。

何以为文?

儿时读白居易,听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吾辈虽不能像历代文人那样承载起为时代发声的使命,但作为人间一粒微尘,却可以借文以抒怀。喜时,及时收纳快乐,淋漓尽致;悲时,也能聊以谴忧,有所慰藉。文字是凝固的生命,它是这个世间镌刻永恒的最美方式。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不忘写作之初心,方知写作之去向。在我的写作教学中,第一堂习作课一定会和孩子们探讨写作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寻根。孩子们搞不明白为什么写,就不知道写什么。故,我们得先知何以为文,方可觅得以何为文。

源一:书中百味 此中有真意

灵感并非凭空产生。心之所系,忽而福至性灵虽有时,但并非长久之道。只有胸中有丘壑,方可下笔如有神。阅读,就是唤醒我们灵感的最佳药引。至于读什么亦非信马由缰乱读一通,其中更有门道。精读经典,方为正道。何谓经典?经典,是大家之作,是值得我们用心去一读再读的东西。经典的余香往往在读者的心里久久萦绕,历久弥新。阅读积累是通往写作的必经之路,而写作又是语言表达的终极。二者互为倚傍,相辅相成。阅读经典,创作之始也,而仿写经典则是孩子们提升写作功力的有效途径。先行模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再创作,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字风格。要想文字生出新意,焕发生机,文字的陌生化表达又是必修之道。以写人为例,大部分孩子笔下的人往往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而从作家的笔下流淌出来的人则千姿百态,个性鲜明,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张爱玲在小说《花凋》里写道:“郑先生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他夫人则是一出冗长单调的悲剧。”比喻另辟蹊径,新奇巧妙,让人不禁拍案惊奇。文学的世界如此广袤,此仅为冰山一角,除了师从今人佳作,古人诗词之中亦精妙雄奇,令人击节叹服不已!世有其物,物有其容,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清风明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烟波画船,或鲜衣怒马仗剑天涯,或寄情山水赌书泼茶,醇酒孤影,嬉笑怒骂,皆在诗词之中,无一不带给我们美与灵的荡涤与震撼。这些,都是我们文学创作的源泉。

源二:生活百味 愿君多采撷

除去向书中追溯灵感的降临,磨砺思想的深度,生活也是文学创作的源头,生之百味,亦值得我们去多多采撷。纵观当今校园写作现状,明明是正当最好年华的少年们,笔下流淌出的却是那般生硬而没有温度的文字,中规中矩地竟如一个垂垂老者,少了生气缺乏朝气,更遑论灵气!不是孩子们天性鲁钝,而是缺少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去生活中发现故事,于平淡中发掘新意。故在教学中开启写作改革势在必行,帮助孩子们及时采撷生命中细小而美好的灵感,打捞起专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于是,在我的班级里,我们开始了体验式写作的探索。我们走出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并开启随笔集的创立,及时采撷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灵感。我们一起营造仪式感,孩子们从选择记录灵感的本子到卷首语的撰写,随笔集的命名都是独立完成。当给与孩子们足够的自由时,他们也会回馈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是如此用心,用一只小小的笔,一颗纯真的心,开始尝试去慢慢勾勒属于他们的别致光阴。有些东西似乎已被唤醒,正缓缓醒来。他们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就像澄澈闪耀的朝露,熠熠生辉。

源三: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闭门造车导致蒙昧,善于学习,集思广益,会让我们看到,灵感有时也是可以传递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享高手指点,与高手过招,切磋碰撞出的星星花火便可以迅速燎原。而最妙的,就是与碰撞中收获思考的快乐。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次写作教学实践:一次是人物形象描写的习作教学,另一次则是儿童诗写作的教学。听课的老师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给予了我十分中肯而极具实效的建议,让我意识到:写作教学不同于个人创作,个人创作抒怀,仅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是不行的,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去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积极寻找他们喜闻乐见的兴趣点才能真正刺激他们的表达欲,引发共鸣,从而唤醒他们的创作欲望。

写作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在经历了很多探索仍旧没有明显效果时要鼓励自己。每个人抵达理想之岸的路上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根扎住了,根深早晚会迎来叶茂的一天。

小结

绽一双发现美的明眸慧眼,秉一颗纯澈热爱的赤子之心,执一支久耕不辍的生花妙笔,撷一抹生机盎然的新意,觅一缕自在灵动的诗意。如此,放眼望去,我们会发现写作素材俯拾皆是,处处是灵感,生生不息。不止孩子,也愿文学创作可以镌刻我们的灵魂,点亮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