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与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校本培训与实施策略

廖科明

重庆市长寿区教师发展中心 重庆长寿区 4012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新时代的教育向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 国务院要求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意义重大,关系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兴衰和学校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我们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素质的提高和出路。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校本培训是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的预定目标及发展规划为着眼点,目的在于满足校内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地开展和学校的发展,树立学校更美好和富于特色的形象。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使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由“单一型”转为“复合型”。

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实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其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已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直接为教学服务。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体现的。

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校本培训以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为阵地,因校制宜、内向挖潜,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不仅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而且机动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经费短缺、时间冲突的矛盾。

校本培训还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要充分认识校本培训是整个教师培训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当前旨在促进教师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趋向来看,必须树立校本培训是整个教师培训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观念,并由此来合理而科学地确定校本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就整个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在实现国家统一而高标准的培训中,校本培训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就每个教师不同发展需要而言,校本培训具有自身独特的作用。也就是说,各种高层次的,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学术性、研究性、学历性的培训,由大学和专门培训机构担当比较适宜。紧扣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常规性、经常性的全员培训,校本培训更有利于教师成长。只有把校本培训和其他培训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各白发挥优势,才能更有助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而且有利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深化学校的学习风气、研究风气,促进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校的发展。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提升的关键是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学校制定出规范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能促进教师更好的成长。那么如何做好校本培训和实施呢?下面谈几点建议:

  1. 针对性原则

经过调研,目前很多学校为了完成学分登记要求,为了挣学分而做校本培训,没有根据学校的自身存在问题和发展规划来制定校本培训,没有针对性,就造成了为任务而完成任务,培训效果很不好,流于形式,教师参与热情不够,认可度不高。我们在制定校本培训项目时,要充分调研教师们的需求和学校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体现本校特色,注重教育实践性,减少和杜绝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校本培训的盲目性,制定出规范的、 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1. 实效性原则

校本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校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发展的眼光来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要具有实效性,使教师有实实在在的提高,真正为建设教师队伍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自我诊断与分析,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找出自身发展的问题所在,制订方案要有长期规划可持续发展性原则。校本培训要根据时代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要不断整合、挖掘学校内外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来确保校本培训内容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

(一)师德和法律法规培训

师德为先,作为教师,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树立新型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

(二)教育教学理念常规培训:针对各学科实际、学科特点进行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培训,做到与时俱进。

(三)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进而为教育实践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科研培训应结合本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科研方向和具体课题,培养科研能力。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应制定不同的培训规划,在满足教师的共同需要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教师个体发展的需求。

(四)心理知识培训

现代高速运转的社会,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多的困惑和不少的心理压力,培训心理知识,及时缓解和疏通心理压力很有必要。

(五)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信息化教学已在我国全面展开,并且发展迅速,以就要求教师们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能。

  1. 校本培训的方式

(一)专题讲座式。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性需求,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主要用在学习理论。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专题讲座内容应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有关方面的理论,或者针对教师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困惑、出现的共性问题,邀请教研专家,本校的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让广大教师在与专家直接交流、思维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得到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教材为主,我们可定期进行教材分析与教法探讨,可集体备课研讨。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帮助教师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形式。课题研究式培训,是围绕课题研究课题,对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以小课题形式由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攻关,进行实践探究,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最后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向全体教师推广,努力做好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四)案例剖析式。学校教科室应积极引导教师注重收集,记录自己的教学案例,搜集教育个案,如富有生命动感的精彩教学片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学科活动,或不成功的感到棘手的典型课例作为案例研究培训的资源,引导教师观察、分析、研究,在不断的反思交流中领悟到教法学法的精心选择、科学合理的分组、时间的恰当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多元化的导向评价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保证,在举一反三的实践中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加快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以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的升华。

(五)教学反思式。教学反思是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中应把它做为重点来抓。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chz631218 陈华忠

2.论校本培训的重要性 作者: 魏惠芳 

3.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 作者:唐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