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创新“孝雅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2


初中 学校创新 “孝雅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袁成灯 陶晓丽

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实验 学校 401334

[前言]2004年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06年9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2013年8月中央文明委出台《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目的是为提升中国公民文明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塑造中国“文明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这也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新要求。

但在广大初中学校,有数量不少的学生表现出语言粗俗、行为粗野、冒犯长辈等现象,与“孝雅”背道相驰。这与初中生在心理生理上的变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学校是否开展“孝雅”教育有关。

为此,我们提出在新的时期要加强初中学生的“孝雅教育”,以期提高道德素养,培育出“孝顺之德、感恩之心”的学生,在交往方面也能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孝雅 教育

孝雅教育的内涵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汉字“教”:从孝、从文。从“教”字的构造可以看出:教化,既要教人以孝,又要教人以文,而且孝优先于文。

雅,古人解释为“正也”,代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言行规范。中华民族的儒雅风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华之邦也称“礼仪之邦”。

“孝雅教育”,其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将“德、行”统一。从“孝”着手,立人立德;从“雅”切入,成就规范。做到“孝”内化于心,“雅”外显于形。

目前,国内外对孝雅教育均有研究,但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孝雅教育专题研究却很少。我们认为,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新形势下,需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孝雅教育研究。


新时期学校需要加强“孝雅”教育

首先,开展“孝雅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个人基本道德品质,是教育的发端。雅是世人的交往典范,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应继承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开展“孝雅教育”。

第二,开展“孝雅教育”,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格,提高文明素质的需要。

未成年学生肩负着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重任,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从小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第三, 开展“孝雅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从2007年开始”评选“道德模范”,至今已有四届(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的道德模范类别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作为传播正能量的教育主阵地的学校,理应配合社会,担当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做一个学孝、行孝、扬孝的人。

第四,开展“孝雅教育”,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农村学校的德育缺乏“魂”来统领,因而德育主题摇摆不定,德育活动显得零散、无序,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就不是很强。为了凝聚德育灵魂,整合德育工作合力,加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我们提出“孝雅教育”育人理念,也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德育工作之需。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来说,教育不只是“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做有道德的现代人。亦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对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对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提出“孝雅教育”育人理念,可以说是与时俱进,顺应“立德”、“树人”之时代要求。

终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我校开展“孝雅教育”,既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需要,又是培养我校学生良好品格,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素质的需要;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加强和创新“孝雅”教育的途径方法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也要不断创新,笔者在所在学校经过多年研究和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在此交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环境育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成长的,成长过程中必然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校园内整齐有序的物品摆放,着装干净整洁的教师和学生,呈现着“孝雅”宣传画面的橱窗,都是“孝雅教育”的良好契机。为了达到这些效果,日复一日地规范学生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班主任早早地逐个检查学生的手脸是否洗干净,逐个检查学生的衣服是否干净,是否穿得整齐,随时关注学生的言行是否文明规范。久而久之,校园内便可形成“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的风貌。再比如:每学期期末,学校评选出“校园十大孝星”、“校园十大雅星”,将他们的照片放大后贴在橱窗里,附上他们的先进事迹。其它同学看到后,会不知觉地视他们为榜样,甚至个别同学连走路都要学榜样,其实这就是文化育人、榜样示人的优点。对学生在上学放学、课堂内外、就餐休闲、集会中产生的不雅行为,德育处拍照存档,定期用展板展出,组织学生评议,以此纠正学生中的不雅行为。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诵读传统经典”开始,诵读经典最主要的作用就循循善诱,无形中将学生引向高雅。比如,要求学生在课间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唐诗、宋词等。读着读着,学生耳熟能详、默记于心,潜移默化地,就会把这些文字外化为行动。

我们还可以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比如,民族音乐、曲艺、国画、书法等,学着学着,发展成了学生的一技之长,既能雅心,又能传播文明。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美德的养成需要实践,美德的力量也在于实践。以我校为例,开展了贯穿一学年的“两季”、“五节”、“一舞台”活动,形式多样、经彩纷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上来,从而减少其发生不文明行为的可能。“两季”即开学季和毕业季,“五节”即感恩节、孝道节、文明节、才艺节和活力节,“一舞台”即分班展示班级特色,所有活动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题,在老师的协助下,学生出主力,全员参与。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他们也可以把每一个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而且比成人更有新意。

(四)完善孝雅监督机制。约翰逊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因此,学校制定严格而长期的孝雅监督机制,能帮助学生形成习惯。比如,在孝行上坚持做到“五个一”:每天与父母谈一次心,每周陪父母散一次步,每天在家做一件家务事,每到父母生日时送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每年给父母写一封信。在雅行上坚持做到:“一查三不四要”:每天早上出门前检查仪容仪表,做到服饰整洁;无论哪一天都不随手扔垃圾,不说脏话,不乱涂画,不践踏公物;要节约资源,要守交规,要文明交谈,要认真做事。

“孝雅至美,睿智勃发”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


附:参考资料

1、《忠信教育法及评要》华夏出版社 1999年11月北京第一版 ISBN7-5080-2029-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4、《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