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场域下的高中劳动教育及其转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班级场域下的高中劳动教育及其转向

阿不都卡德 ·达吾提

库车市第四中学 842000

摘要: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而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更注重其成绩的提升,所以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开展。为此,需要班主任将此重视起来,对劳动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关键词:班级场域;高中劳动教育;转向

引言

2020年3月20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必须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班主任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之使命,有必要结合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过程:从学生“客体化”转向“主体化”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实现“教育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育”的宗旨,这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班级场域下的劳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参与劳动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承担着引导学生习得劳动观念、劳动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主动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职责与使命。为此,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的实施路径,如以项目化、情境化的方式加以推进。

二、改变学生想法,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学生的想法直接影响着劳动教育的开展,为此班主任在此期间要注重开展相关的活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劳动教育,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要认识到家校联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与当地社区之间合作的价值。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单纯拘泥于课堂,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实践的魅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从较为全面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注重活动中劳动任务的开展,还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劳动,以此提供自身的劳动技能。另外,班主任在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理论教学时,要在劳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提高其动手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在与学生的家庭进行合作时,班主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当前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吃过苦头,也很少有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双方的合作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比如班主任在此之前可以先与家长进行联系,双方一起制订劳动计划,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为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三、尊重兴趣爱好,激活劳动实践潜能

劳动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内容,它是基于劳动任务的主题活动,体现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劳动教育实施多以班队集体、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方式进行。株洲市一中的无人机、自行车修理、小木工课程,株洲市三中的丝网花、叶脉书签、观鸟、创意制作等社团活动,都是很受欢迎的劳动教育课程。我们既有以班级为团队的集体劳动,也有以兴趣小组为主体的社团活动,尤其是社团活动,学生参与兴趣高,不但动手制作,并且表达自如。在劳动中学生肢体和思维都得到充分发挥,既尊重了兴趣爱好,又培养了动手能力,进一步激活了劳动潜能,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效果。

四、家庭劳动教育内容生活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可与家长统一劳动观念后,引导学生制定家务劳动的底线标准。在内容上,包括物品整理、洗衣做饭、卫生打扫;在时间上,分为每日“五整理”(整理床铺、整理洗漱用品、整理书包、整理书架、整理换洗衣服)和周末“五个一”(理一次房间、洗一次衣服、刷一次马桶、逛一趟菜场、做一顿饭菜);在形式上,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家长指导完成、与家长共同完成。在过程上,通过家长言传身教、氛围营造,学生体验劳动、感悟生活。在评价上,轻结果评价、重过程评价,依据“愿不愿意干活”“过程中情绪好不好”“干得效果如何”等维度进行多元评价,引导学生提高劳动技能和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五、劳动项目生成的资源整合策略

普通高中可以根据学校教育传统、办学条件和资源优势,找到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路径,因地制宜地选择并发展自己的劳动教育项目系统。要着力挖掘具有系统性、生成性的学校劳动教育项目资源优势,不要搞一刀切。项目的生成应该依据学校资源条件,体现时代特征,适合学生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个性发展。以上项目生成的资源整合策略,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6条:一是结合国家课程学科知识基础;二是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需要;三是延续学校传统课程文化;四是利用学校实践基地建设基础;五是开发利用学校地理资源优势;六是开发利用本土或社区产业资源等。在“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原则指导下,学校可运用系统论和信息论等横向综合思维方式,对各种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提取与配置、激活与融合等系统性的联系与整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性和生成性的劳动项目。资源整合策略是劳动项目生成的基本策略,或称之为“元策略”,这样生成的项目可称之为“元项目”。

六、融合主题活动,创新劳动体验方式

校园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劳动教育的融合载体。在实践中,我们对学校体育节、科技节、丰收节等校园主题活动加以整合,使之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如体育节的入场式课程,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各种造型的吉祥物,在运动场上开展送水、扫地等义工劳动;科技节的修理课程,为学校科技活动的执裁和设备修理提供了保障……这样既可以达到以劳树德、以劳益美的目的,又可以增强学生亲近劳动的积极情感,更加体悟劳动之美,创新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以组织学生“暑期交通劝导志愿服务”为例,在充分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笔者利用市交警大队的家长资源,组织全班同学参加为期一周的“交通劝导员岗位体验”活动。根据事先的统筹安排,每个交警带领4个学生,分布在市区各条街道的十字路口,手持小红旗,负责非机动车的通行秩序维持。一两天下来,学生们是热情高涨的;三四天下来,有的学生表现出疲惫和无奈;五六天下来,有的学生产生了逃离岗位的想法……最后,一周都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半数。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收获良多、感悟颇深,既体会到了交警岗位的不易,也感受到了交通秩序的重要性,更感悟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实践证明,确保劳动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想要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合适的策略开展对应的教学,以此保证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尤其需要班主任注重对劳动实践活动进行设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蒙鸿.高中应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J].广西教育,2020(18):1.

[2]杨永坤.普通高中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2019(22):68-71.

[3]赵登成.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J].学周刊,2019(33):159.

[4]袁凌蓉.在社会实践体验中推进高中劳动教育[J].现代教学,2018(Z2):17-18.

[5]李新.论劳动教育对高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7(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