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分析

王清清

四川省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628400

摘要:在整个音乐课教学当中,节奏训练为其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其不仅能对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有助于其音乐感受、理解与表现能力的增强。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节奏,本文围绕小学音乐教学,从多方面剖析了节奏训练方法,望能为此学科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

节奏实为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谓节奏,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即为音乐当中有关音的强弱、长短的组织形态。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与训练,实为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内容,同时还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音乐教学家奥尔夫曾经指出:“节奏第一”,而奥尔夫教学法尤其注重节奏训练,其本人建议音乐教学应将节奏作为出发点、着眼点。因此,节奏训练对于学生更好学习音乐,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当前实况,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训练学生的节奏探讨如下。

1.改变传统方法,调动学节奏的兴趣

针对常规的节奏训练来讲,通常是对音符时值、名称进行单纯且抽象的讲解,并用反复拍打的方式来实施教学,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对学习节奏产生厌倦心理,进而会减弱甚至泯灭对音乐的兴趣。对于常规节奏教学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尝试将兴趣培养结合于探索学习法,以此来鼓励、引导学生以主动姿态去学习。

对于低年级学生,就其探索心理进行合理、高质量利用,将节奏训练融入到各种趣味游戏当中,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在一种生动有趣且活跃的氛围当中,不知不觉的完成各种节奏型的掌握。比如在对《钟》的节奏训练方法进行探索时,笔者并未逐一让学生对演奏进行机械模仿,而是将三种乐器(三角铁、哑铃与双响筒)和三种节奏类型同时相学生呈现,引导学生以一种自主探索的方式去听一听、打一打、敲一敲。

秒针(碰铃)×× ×× ×× ××|×× ×× ×× ××||

分针(双响筒)××××|××××||

时针(三角铁)×-×-|×-×-||

然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在一组当中,3人对秒针、分针、时针进行扮演,其他三位同学则分别对三角铁、碰铃、双响筒进行演奏,以此来实施立体式节奏练习。如此一来,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便能够不知不觉的喜欢上节奏训练。

2.自制乐器敲节奏

当学生掌握各种打击乐之后,会产生对打击乐器的强烈兴趣,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对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进行调动,笔者告诉学生打击乐器能够自己发掘与制作。此时,我将事先制作好的沙捶(把沙子装入到矿泉水瓶中)展示给学生,这不仅简单耐用,而且在音色上也与购买的沙捶接近。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特色打击乐器的创造。在两三天时间里,有学生在矿泉水瓶中装水作为水球,还有学生将自家的大铁钉带到教室,2个丁字清脆的碰击声与碰铃相似;另有学生将若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其相互碰击,以此发出清脆声音等。

我们让此些简易乐器进入到课堂中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学会打击乐器的制作,而是通过此种与学生心理相符且还有助于其学习兴趣提升的方法,来更好的引导他们在课堂当中用此些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比如在三拍子歌曲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熟悉三拍子的基本节奏,笔者辅助学生利用废车铃当作三角铁,用装有米的矿泉水瓶作为沙锤。用废车铃对第一拍进行演奏,而矿泉水瓶对第二、三拍进行演奏,以此便能更好的突出三拍子所具有的“强弱弱”律动感。通过此种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而且还能使学生更专注于歌曲学习。另外,借助此方法,学生在制作乐器中,不仅实现了动手能力的锻炼,而且在演奏中还实现了合作能力的锻炼。

3.对速度进行变换,做到读着歌谣拍节奏

通过变换速度来进行节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速度快慢的变化当中,对节奏进行直观体验,然后与拍手的动作相配合,可以达到提升其对各种节奏反应速度的目的。对于教师而言,可借助“体态律动”,比如队列行进、拍手、走、摇摆等,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

“|××|××|”能够让学生用走对慢速节奏进行感觉;而“|×× ××|×× ××|”能让学生用跑来得到相应的节奏感(快速八分音符)。除了可以用身体对节奏进行感受外,还可借助朗读歌谣来进行感受,比如《两只老虎》实为儿童群体一首十分熟悉的歌谣,要求第一遍依据如下节奏一边拍手的同时一边慢速朗读:

×× ××|×× ××|×× ×-|×× ×-|××××××|

两只 老虎 两只 老虎,跑得 快 跑得 快,一只没有 耳朵,

×××× ××|×× ×|×× ×‖

一只没有 尾巴,真奇 怪 真奇 怪。

第二遍可在首遍基础上,将朗读速度加快一倍,以此类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朗读节奏的加快,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习节奏训练效果的提升,并促进数、打拍子习惯的养成。

4.通过模仿生活场景来进行节奏训练

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当中进行音乐创造,从中取材,将场景、现象、自然声音等当作启发元素,通过教师合理的即兴创作,将节奏融入到生活当中,把生活化原则融合到节奏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去理解节奏,并最终掌握节奏。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对生活场景进行模仿来训练节奏,可以帮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节奏,将生活场景融合节奏教学,除了可以对学生学习节奏积极性进行调动之外,还有助于其更好的掌握节奏知识,加深对节奏的理解与认知。如在教学生怎样认识音符过程中,可让学生首先将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动物走路姿态进行寻找,然后依据动物走路的节拍,将音符以一种形象化方式给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对公鸡走“咔、咔”的声音、马跑“嗒嗒”的声音进行模仿;然后依据学生模仿的节拍,在乐器上进行弹奏,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节拍的印象。

5.结语

综上,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实况,选用各种教学方式,将那些有着较强专业性、理论性的节奏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形式,将那些纯知识性的东西以模仿、表现等方式给表现出来,以此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激发其学习节奏的兴趣,并更好的掌握节奏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惠英.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 北方音乐, 2020(1):199-200.

[2]刘晓清.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分析[J]. 文理导航, 2019(3):76-76.

[3]黄富丽.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J]. 艺术大观, 2019(4):2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