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探究

李奕运

信宜市白石中心小学 广东省 信宜市 525344


摘 要: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预设,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一节数学课的开展应该设计在教师精心预设下生成的,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加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进而开展高效教学。其次,数学教学预设也是课程改革的而具体要求,旨在为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课堂,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做好预设工作,重视课堂效果的生成,可以更好的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本文通过探讨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预设预生成才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有效融合的探究

引言:

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互相促进,辩证统一。课堂预设是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而课堂生成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下,包括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而形成的预设偏差。预设是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解读,生成更多地体现了动态变化的过程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预设与生成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不仅要精心预设,还要把控课堂效果的生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 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其中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也体现了二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节高效的数学课既需要精心的课堂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相互依托,不可或缺。预设体现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尊重,生成是对学生“主体性”尊重;预设是精细的教学计划,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优秀的课堂生成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方向,教师必须重视对课堂的预设。但是再精心的预设也不能预知整节课的发展方向,动态生成难免会造成预设偏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反应,不拘泥于课前预设,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有时无意间的“生成”反而会成为课堂上的精彩之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预设与生成,不能过分依赖预设,应使预设拥有更多空间,以便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调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思考价值较高的“生成”教师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而对于带价值较低且具有负面性的“生成”教师应该予以引导,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实践策略

(一)预设留白,动态生成

由于生成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节数学课的开展有时会朝着预设的方向发展,而有时则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甚至截然相反。所以教师在进行预设时,应该为预设留下更多的空间,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课堂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只考虑学生之前课堂上学的相关知识,而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那么在开展教学时,实际的课堂效果便不会按照教师的预设生成,学生甚至会跳出教师所涉及的预设,并对其学习热情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氛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去调整预设中不合理的地方;使拥有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得到收获,使学习成绩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乘与除》时,教师可以将预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让学生回顾乘法口诀,温故知新;第二,为学生设置情景,“你陪妈妈去超市,四块钱一个的苹果,妈妈买了五个,那妈妈花了多少钱?”让其在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第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试着独立运算。但是实际的生成却完全相反,学生虽然将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但是,受一年级思维的影响,学习惯于用加法去计算,乘法成为了摆设。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对预设的第二步进行调整,并借助乘法口诀表为学生讲述“加”与“乘”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乘法的认知,然后让学生试着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对预设的留包,能够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控课堂生成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另外,教师对预设的灵活运用,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尊重,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的发展,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原则。

(二)充分预设,因势利导

很多人认为课前“预设”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框在“预设”的框架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其实是对“预设”的错误看法。根据“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上课之前没大体的教学方向,缺乏自信心,其教学效果一定不尽如人意。所以精心的预设对生成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部分教师错误理解了“主体”的真正意义,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减少预设,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在加教学中的地位,但是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智力是有限的,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研究数学教材,以便引导学生学习,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因此,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着充分理解,做好课前预设,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生成课堂氛活跃以及学生积极性较高的课堂效果。教师的课前预设越详尽,教学才面面俱到,为高效的课堂生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充分预测,设计有弹性的教学计划是教学预设的关键,也是动态生成的前提。

(三)促进“非预设生成”的产生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使教学有着很大的开放性。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独特的想法,这些想法往往超过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主动打破之前的预设,及时结合学生想法中的可取之处,并设计成新的教学计划。这种“非预设生成”能够将原来不出彩的教学设计,转化为课堂上的发光点,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时候,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可以是以下几点:第一,为学生介绍基本图形和“角”的定义;第二,让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图形;第三,让学生自行欣赏和设计图形等。但是如果这是时,学生提出疑问“既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度都是90度,那平行四边形每个角是对少度?”这种问题显然已经超过了其学习的范围,但是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也要给予解答,及时调整预设。为学生讲述正方形便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有时候也可以是九十度,并对提问的学生进行夸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1. 根据生成的实际情况落实教学重点

教师是数学知识的树梳理和重组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做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水平,收集新的具有趣味性和新的知识点。如果教学效果的生成在预设之中,那么可以按照事先的计划教学;如果超出了预设,教师就要思考新的预设能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如果对学生的发展有益,即使是偏离原来的预设,也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果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能提高其数学思维,那么教师应该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生成的具体情况,落实教学重点。

结语:

总而言之,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根据生成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预设,构建有弹性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合理把握思考[J].名师在线,2020

(08):29-30.

[2]赵红英.准确预设 有效生成——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甘肃教育,2017(03):104.

[3]周建东.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外生成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与思考[J].新教育,2016(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