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立足学科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林秀强

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中学, 广西 北海 536016

摘要: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与计算技能并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培育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使他们形成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维度出发看待化学知识,形成对化学学科的全面认知。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究强化宏微观教育、培育建模思维、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等教学策略,为促进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学难度随着年级的提升显著增长。传统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知识上,但对学生的化学素养不够重视,这导致许多学生掌握了大量基础化学知识,却难以将其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基于学科素养教育设计新的化学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动手实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成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

一、强化宏微观教育,推动观察视角衔接

初中化学课本中提及的各类物质都需从宏观与微观结构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化学反应也涉及宏观与微观变化,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化学教师没有将宏微观角度的教学结合起来,甚至认为宏微观教育属于两个完全独立的维度,因而没有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二者的关系。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当关注宏微观教育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将不同视角衔接起来。如在讲解“水电解”的知识点时,学生可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结论,了解水电解后产生的两类物质。然而,学生所做的实验处于宏观探究的层面,许多学生并没有产生对微观层面化学变化的认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水被分解后为什么成为了这两种气体?”为进一步深化宏微观角度的探究,教师还可发挥信息化教育工具的作用,利用3D动画展示水分解的具体过程,向学生展示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变化。学生通过形象的动画观察到水分子变化的过程,对氢气与氧气产生的原理理解更加深刻。3D动画还可直观、生动地展示氧原子、氢原子结合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微观化学世界的变化,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将宏微观层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弥合学生在思维认知上的断层。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的视角逐渐扩展,观察能力得到发展,宏观与微观辨识、探析的能力有所提升。

二、培育建模思维,推动思维方式衔接

建模思维是初中生应当具备的化学学科思维,学生具备建模思维才能全面、深刻地认知化学现象,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并发展化学思维。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急于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的现象、结果,对学生整理、归纳化学现象、知识、结果、原理的过程不加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得不到发展。许多学生面对复杂的化学问题时会受到思维阻碍,思维固化会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中创新,或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化学学习资料,依据这些资料设计正确的化学模型并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如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包含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以利用红磷燃烧的方式测量空气中氧含量的实验为例,这一实验的关键在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总容积的五分之一,但这一现象并不容易被发现,教师应当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使学生注意到集气瓶中水的提及变化及其与整个体积的数量关系。这一实验能够为学生建立思维模型提供依据,在该实验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受限于现实技术条件,要测度无形气体的体积难度较大,采用转化的方式能够解决测度气体体积的技术难题。将气体的体积转化为液体的体积,这是应用转化思维的具体体现。通过测度氧气含量的实验,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还掌握了新的实验方法,学会解决相似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应注意到,培育学生的建模思想并不是要求学生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的解决问题,而是要培育他们分析问题、归纳并总结解决方式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利用解决某一个问题的经验解决同类问题。随着建模思想的渗透,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将实现有效衔接,化学学科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三、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推动价值观衔接

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于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能够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并体现化学教学的前瞻性。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绿色化学的教育方针,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促进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使初中生认同绿色化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应用在学习的全过程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将促进学生形成绿色环保的实验习惯,并推动他们绿色化学素养的形成。

以“一氧化碳”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这一物质的化学性质,还要引导他们关注这一物质的毒性及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如在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受限于实验条件,通常会余下部分没有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这部分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会导致实验主体中毒。为防止剩余气体对实验主体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酒精灯处理这部分气体。学生在处理气体的过程中形成安全实验与绿色实验的意识,在价值观层面产生对化学学科更加深刻的见解。教师尽早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意识,学生转变对化学学科的刻板印象,并不断优化化学实验的细节,这对他们化学学科素养的长远发展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技能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了解并不多,需要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教师作为化学教学的组织者,应当将学科素养理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科思维活力,在理论学习与实验探究中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不断发展学科能力,最终促成个人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08-109.

[2]查梅琴.如何在新课改下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29.

[3]周梅华,李德前.核心素养在“望闻问切”中落地——以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实验专题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8):63-64+71.

[4]高春红.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的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2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