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点的类型与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1
/ 2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点的类型与选择

郑国福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中心小学 315500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读与写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实践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因此,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培养。基于此,文章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点的类型与选择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类型

引言:

读写结合是新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教学策略,它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密切关系的运用,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中实现学生阅读积极性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因此,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情况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对读写结合的策略进行深刻认知与实施,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对写作训练的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实现学生阅读、写作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类型

1.1题材结合型

题材,即相同或相近(同类)的主题。如读竹而写梅,或者读梅花、竹子、公园等景物之文而创作各类风景的习作,读写之间不属于同一个内容,但是属于同一类题材。以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为例[2]。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文本为《观潮》《走月亮》等,习作为“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文本为《猫》《母鸡》《白鹅》,习作为“我的动物朋友”,这些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都属于题材结合型。

1.2情思结合型

情思即通过教材内容、题材而反映出来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练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捉不住之苦。”情思比之语文形式更加重要。“欲求成功的教师,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能这么做,才是探源的方法。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可见,情思对于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技能,有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文本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其主题是父母之情,习作为“我想对您说”,要求用恰当的语言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情思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读写结合点。

1.3篇章结合型

篇章结合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篇章层面上的读写结合方式。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是“把事情写清楚”。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各阅读文本以及单元内各板块也都以此为重点强调了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写作顺序等[3]。例如,精读文本《麻雀》《爬天都峰》后的交流平台板块,学习要点主要包括: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爬天都峰》按照爬山之前、之中、登顶后的顺序进行写作,等等。

1.4语言结合型

语言结合型的读写结合点包括词汇、句式、句群、修辞等语言学范畴内的读写结合。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神话文体单元,阅读文本的重点之一在于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习作为“我和过一天”,也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想象这一语言学手法,成为该单元读写共享的核心目标,属于语言结合型读写结合点。

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点的选择策略

2.1挖掘教材,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点

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文中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技法,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找到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才能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进行构思和表达。语文教师从文章中提取谋篇布局的结构,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借鉴,以便于学生能调动思维快速整理文章结构。统编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文内容讲述“我”不想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展示了奇妙的想象世界,让学生了解伟大的母爱。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构思“我的奇思妙想”这一作文主题时,为了让学生形成写作思路,教师层层铺设问题,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我”变成树的原因、“我”变成树后的样子、“我”变成树后怎么做、“我”变成树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等,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明确写作思路。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精彩语句和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以“假如我是一个……”为题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借鉴阅读文本中的表述方式,丰富作文语言内容。当然,语文教师还可以从课文的精彩片断和句子提炼训练点,指导学生用比喻、拟人、侧面烘托等手法进行模仿训练。从课文中提取富含哲思、启发、教育意义的独到见解,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2.2激活情感,架起读写的桥梁

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无物可写,无情可抒,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无法触动人心,主要是他们没有调动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课文中的情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阅读中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就会让学生文思泉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本教学中适时让学生模仿经典读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并能让学生们在文质兼美的阅读中掌握相关的书面表达技巧,改变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深刻体味重点的词语和段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们先品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这些词语、段落好在哪里,再让学生根据重点的段落和句子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在写作能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技巧等产生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语文《这真美》作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西沙群岛、海滨小镇、小兴安岭等课文描述的画面,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境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随后,教师展示学生在旅游过程中的照片,让学生互相分享旅行途中看到的风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为一步步地带学生升华情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延伸课本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学生的写作就水到渠成。

2.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倾向,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在对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应注重学生良好读写习惯的养成,以此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使学生能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生活中遇到人、事以及迸发出的思维火花,实现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教师从多层面入手,对读写结合策略进行优化,以此更加有效地发挥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延平.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分析[J].知识文库,2020(22):34-35.

[2]刘清英.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15.

[3]李秋.解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