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柴林丽

潍坊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21


[摘要]

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指导下,通过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研究,探索在幼儿园开展道德教育的可行方式,初步形成一套富有特色的幼儿道德教育园本课程,并实际观察整个活动方案对幼儿道德发展的促进效果,为幼儿园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 幼儿道德教育; 隐性课程; 活动体验; 家园联系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相应的果实。但是,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好模仿等特点,他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幼儿园对幼儿所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幼儿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来进行。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期,“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幼儿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现在的道德教育,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新时代的道德教育内容,应该既要继承我们传统道德中的优良精华,又要在新形势下注入新的道德内涵。

通过课程实施,我园总结出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园内隐性德育环境的设置

柯尔伯格认为“在隐性课程中,最要紧的是教师和校长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因为这两样东西会转化成一种动态的环境,而这种社会环境则影响儿童的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怎样的环境,幼儿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得到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因此,促进孩子的道德发展,必须创设恰当的德育环境,通过环境的布置、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的人格和品质等方面促进幼儿园隐性德育环境的整体改善与提高,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我园开展了校园德育主题文化的建设。走廊上,根据各班德育主题活动的情况,张贴了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包罗万象;除了注重校园主题文化的设计,我园还要求每个班级精心设计班级文化,在各班活动室,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布置体现德育内容的区域角,在探索区,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各种各样的种子布置了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幼儿与老师一起搜集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熟悉了伟大的祖国,培养了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潜移默化的进行了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在阅读区,教师提倡开展“主题分享阅读”活动,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绘本,孩子们在阅读故事、分享经验的同时了解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墙壁上了布置着有关道德教育的名言和图片。隐性环境课程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二、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一)两难故事讨论法

教师讲述道德两难故事,由孩子扮演角色明确故事中的道德矛盾,经过思考、讨论,做出判断并证明理由。由此引起他们内心的道德冲突,激发孩子们思考、交流,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这被柯尔伯格称之为“新苏格拉底法”。柯尔伯格主张将道德讨论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园的道德教育中采用了诸多的道德两难故事,结合主题课程中有关的道德情境,积极为孩子们创设有道德冲突的故事情境,开展道德讨论。一方面这种道德两难故事的趣味性将会促进孩子们对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内心激发幼儿的道德冲突;另一方面,使孩子们在相互对立的答案选择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认知能力。

比如,大班主题活动《动物法庭》,这是一个具有道德冲突的故事。教师根据大班孩子道德发展阶段的特点,引导孩子们就“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该不该判大灰狼的罪?”展开讨论。在组织讨论时,先由教师给孩子们讲述故事,让孩子完全听懂并能复述故事内容,以此明确故事中的道德冲突。孩子们在做出道德判断时,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具体完整的语句阐明自己的理由,以便教师从中了解孩子们的道德水平和差异,引导他们向更高一级的道德水平发展。孩子们对这个道德两难故事中的问题既可做肯定回答,又可做否定回答。我们真正关心的不是孩子做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孩子证明其回答时提出的理由。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为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依据。

(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道德教育

在传统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如:

“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老人,尊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阿姨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把亲手制作的大红花献给奶奶,还与老师一起制作展板:“奶奶,您辛苦了”。节后,教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

(三)一日常规生活的渗透

道德教育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在晨间活动时,老师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来得早的幼儿还会主动关心班级的自然角,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班中哪个幼儿没来园,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集体。自由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的语言,并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午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等,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活动前我们会结合相应的季节和月教育重点,以及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制定相应的方案,并选择幼儿喜欢的形式,如儿歌、歌曲、表演等形式,在宽松、幽默、愉悦的氛围中使幼儿受到启迪。

(四)发挥家园联系的作用,宣传德育新理念,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老师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谊活动来进行宣传,给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家长、教师必须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

总之,幼儿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幼儿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密切配合,处处细心,处处用心,善于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用自己的智慧和真诚去浇灌幼儿的心灵之花。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金成林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方明.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济南:明天出版社.

[3]胡斌武,刘天伦.当代西方德育课程理论的特征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7,(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