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互动艺术,对话幼儿心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把握互动艺术,对话幼儿心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黄恋

贵州省仁怀市九仓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是特殊的双向互动。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美术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美术活动中开展有效互动来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解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状况,提出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师幼互动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沟通目的性不强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之中尚存在师幼互动沟通目的性不强的问题,部分教师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心理,对于美术活动进行了充分设计和过渡衔接教学,然而有时存在活动时间调整不及时的现象,存在忽视部分幼儿不良行为的问题。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控制性,缺乏对幼儿美术学习活动中情绪和心理的关注,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互动过程中侧重于快速地完成美术活动而缺乏师幼互动沟通的敏感性,没有及时观察和发现对幼儿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缺乏对幼儿的积极引导,导致他们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认知发展受限,因过分关注活动结果而不利于幼儿美术创造力的生成。

案例:绘画活动《我的自画像》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以“我的自画像”为主题绘出一幅自画像,教师示范之后让幼儿自己作画,当发现一位幼儿没有按照要求作画时,便说:“你看下老师画的是自己的样子,而你画的是什么呢?”幼儿回答:“我画的是自己的影子。”教师瞬即说:“老师没有让你画自己的影子呀,你要像老师这样根据自己的长相画出一个人来。”幼儿迟疑半天不说话,随后在教师的催促下重新画了一张自画像。

通过上述这段互动对话可知,教师过分关注美术活动的结果,而缺乏对幼儿学习兴趣、个性表现、创新方法的重视,因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而抹煞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沟通方式过于模式化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方式与沟通方式过于程式化、机械化,大多为提问式沟通和知识性沟通,表现出师幼互动沟通的低效性。

案例:绘画活动《小兔子的花裙子》

本次教学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运用图形和色彩为小兔子设计一套衣服,体会绘画艺术设计的乐趣,教师开展了频繁而积极的互动对话,教师提问:“大家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什么书?”幼儿回答我的连衣裙,继而教师又问:“你们认为这本书漂亮吗?”幼儿再次齐声回答漂亮,教师再问:“这件连衣裙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幼儿一齐大声回答白色。

笔者观察到在绘画的时候,教师不干预幼儿,但是给幼儿绘画的时间极少,有些幼儿还没有画尽兴,老师就会让孩子们开始上交自己的作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了幼儿对美术的认知和深切体悟。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沟通内容固化单一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内容相对单一化,教师通常采用命令性指令的互动,大多在互动中关注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基本认知和技巧运用,而缺乏情感性、创造性的互动沟通内容。以学习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为例,教师过多关注命令性指令和教学活动安排,而缺乏指引性、情感性互动内容。

案例:美术欣赏活动《忧愁的国王》

在本次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善用已经设计好的问题来进行美术欣赏活动,这次活动的作品是由不同颜色的色块组成的画,具有抽象气息。比如教师对其中一块色块进行分析的时候,说到:“这块绿色你们感觉是什么?”一位幼儿回答:“是青蛙”,其他幼儿也七嘴八舌的说“是菠萝”、“像海草”、“我觉得是日出的场景”……教师选择忽视这些与之无关的想法,说:“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个绿色到底画的是什么?”直到听到教案里已经设定好的的答案,这时教师总结说:“对,这个绿色的色块画的是一个人。”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树立正确美术教学互动观念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大多想的是怎样去画这一幅画,没有更多关注到艺术作品背后表达的情感,这样不利于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幼儿无法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引领幼儿走进作品,综合型的教学策略可以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从而让幼儿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让他们更好的表达与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在美术活动之中要树立平等的师幼互动观,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和地位,要站在幼儿的位置和角度进行美术活动的开展,关注和尊重幼儿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观察幼儿眼中的世界,探寻幼儿内心最为真实和本真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幼儿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自主观点,摒弃以成人的标准和视角的错误认知,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作美术的时间和机会。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在充分突显幼儿在师幼互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幼儿的创作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引领,在幼儿与美术工具、材料进行全身心的沟通和交流时,要适时把握介入的时间和节点。

(二)善于主动敏锐的观察

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凭借自己的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辨识幼儿的行为,主动发现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和表现,并要在教学中灵活预设和调整,实现对幼儿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纱线玩偶》的手工活动中,有的幼儿把彩色纱线和白乳胶在白板上进行创作,然而有些幼儿却将注意力集中在探索美术材料和工具上,他们利用美术材料和工具尝试画出各种形状、色彩的线条,尽管他们的作品可能并不完美,但是也由此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积累了美术学习经验,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积极的作用。

(三)注重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教师的问题联想到生活,更容易加深对生活里事物的理解,激发好奇心,让他们更加愿意自己去观察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案例:《可爱的螃蟹》

师:“老师有一个有趣的谜语,小朋友们想知道吗?”幼儿睁大了眼睛说:“想!”幼儿七嘴八舌地开始猜测:“是蝎子,是螃蟹,是蜘蛛……”,教师请回答螃蟹的小朋友讲出他的理由,幼儿说:“我妈妈带我去超市见过螃蟹。”教师说:“那为什么不能是蜘蛛呢?”幼儿想了想回答:“蜘蛛没有钳子。”教师继而又问:“那蝎子不是也有两个钳子吗?怎么不猜是蝎子呢?”幼儿思索片刻说:“蝎子没有八条腿呀!”

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将自己有关螃蟹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相链接,有效地提升并丰富了自己的审美体验。为了促进幼儿认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找寻与美术学习活动相关联的生活化情节,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四)搭建美术教学支架,提高师幼互动反馈质量

支架式教学是在儿童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尤其要关注幼儿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错误行为或存在的疑难点,要适时对幼儿提供语言和行为的支架,注重对幼儿美术学习活动的动态评价,学会欣赏并多多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幼儿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自信心。

良好的师幼互动,让教师了解了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活动方向,并能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建议或启发性评价,及时改变或调整幼儿的创作行为,是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达成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2]许维.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