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思维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付海鸥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过程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得到一定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不再是一味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存储,更多的是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解、分析、辨别,这些都体现了思维。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思维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向下;高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创新教育进一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研究的热门话题。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一门知识性、科学性及思想性非常强的学科,历史学科属于丰富的创新思维教材,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这就意味着历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针对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愈加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更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重任。思维发展是动态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现状、水平、特点。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如何应对考试,教师围绕考试制订教学目标并组织教学,往往强调死记硬背,极易忽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改变长期以来枯燥乏味的单向传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学习历史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达到借助历史知识鉴古论今,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儒家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儒家文化的一些经典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生就可能觉得空洞而枯燥,兴趣、情绪低落,思维也可能趋于停滞,因此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儒家文化的核心要义,激发思维的活跃度,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问题

教学方法是将教学知识有效传输给学生的媒介。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教师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尤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知识较为庞杂,知识面比较广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氛围就会枯燥、乏味,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其学习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法是指教师单向地将历史知识传送给学生。在这一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而且,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面对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只有部分学生可以更好地接收,大部分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学习效率会降低。

三、思维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一)强化“社会时政”导向,提高历史学科实践操作能力群

“实践操作能力群”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进行学以致用的科学认知操作和行动操作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理论联系实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该能力群主要体现在知识建构与认知表达环节。在历史学科中,“实践操作能力群”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指在一定历史视角下的历史知识建构与表达能力。核心在于对历史知识进行逻辑论证基础上的学科知识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强化“社会时政”的教学导向,关注教材外部思维关系构能力,才能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导向和学科能力要求。高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教材外部思维关系,导向高中教学要关注社会时政,培养能面向未来,能高质量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时代新人。如在2020年全国高考1卷历史试题第29题,该题材料呈现的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混乱的社会状况。材料与选项之间如何构建正确的逻辑关系,需要考生给出正确的历史解释。这正是对历史学科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考生要从该材料呈现的“度量衡混乱”的社会现象中,逻辑分析得出该现象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四个备选项中,有三个涉及社会经济发展。这就需要考生能结合当前国际贸易中存在种种贸易壁垒,不利于国家贸易发展的国际时政认知,并将这种思维逻辑迁移到该试题材料情境中,从而认识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混乱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正确构建该题的历史解释,得出正确答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在建立教材外部思维关系时,强化学生历史学科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要引导学生关注并增强对当前社会时政问题的认知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化历史学科思维,提高核心素养水平。

(二)以历史为线索启发学生,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知识十分丰富,并且具有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特点,实际跨度非常大,与现实生活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记住非常多的历史事迹,陌生的年代以及人名、地名等,这并不容易,而这也就说明了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记忆过程中,理清历史线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历史线索是历史知识结构的框架,学生掌握历史线索就能够对历史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概况,进而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历史线索启发学生,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具备更加清晰以及整体的认识,不仅如此,在梳理历史线索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疑问,这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进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合作交流学习,促进思维成长

在合作交流时,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会引起理性的质疑,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近代史的新航路开辟时,课程标准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合作交流,收集相关资料。这一部分史实涉及的人物和时间较多,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因此可以让不同小组负责收集、整理不同的人物和时间的资料,最后进行成果分享。

结束语

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积蓄了丰富的文化财富,为后人提供了智慧的参考,正确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有助于传承文明、鉴古知来。高中历史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学会以史为鉴,树立崇高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周静.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刍议[J].求知导刊,2019(10):36-37.

[2]马亚丽.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思维培养路径[J].考试与评价,2019(03):96.

[3]杜文星.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9(02):119-120.

[4]王燕.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1):67.

[5]王婧.简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9(S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