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建设的价值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建设的价值与策略

何林芯

四川轻化工大学 自贡  643000

摘要:随着高校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深入,加强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建设的价值入手,探讨了该实训平台的建设应该从确定专业人才目标、完善实训课程体系、搭建实训综合平台、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合理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几个策略着手。

关键词:大类工程;实训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

  1. 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现平台建设的价值

  1. 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与行业的需求增加,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扎实,还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所谓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结合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业的人才类型。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是专业培养的重中之重,过去高校工科专业往往通过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实践形式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然而却普遍存在着“实习难,实习走过场”。另外,虽然不少的高校通过自建实训基地,然而建立高校自建设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技能培养方向迷失,对培养对象的未来规划和定位不精准等问题也是较为突出,这些问题都给当前的工科类综合实训能力的提高增加了难度。

(二)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平台建设的价值

第一,培养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

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建立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平台建设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各高校因地制宜,整合本校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让所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学生毕业就能够实现就业。

第二,实现学生就业竞争与学校打造特征专业双赢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出的实验系统与实训平台要求以“专业素质+企业技能”精准定位工作岗位的技能方向,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学校打造特色专业的双赢,并为专业的持续改进提供数据上的可靠依据。因此,高校有必要对专业及学生未来所从事行业领域的进行职业实践素养培训,增强学生应用型能力,助力学生的就业与未来发展。

二、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建设的几点策略

(一)确定基于大类招生完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大类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的建设应该基于当前的宏观背景和现实需求,能够认真考虑学校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现实状况,并根据工科认证相关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行业与学校专业培养特色。

(二)完善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工科专业实训课程进行规划,以帮助学生掌握综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同时,高校还应该针对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了解企业工种要求、职业标准、生产方式,管理运作、产品工艺以及行业发展态势等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通常缺乏系统性、层次性、操作性、引导性,学生参与了实践,然而并未能真正实现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训课程方面,应该要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结合开展,增强学生对实际产品进行工程化开发的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

为了提高实践实训效果,高校还应该积极探索引导式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现身说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再者,还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高校课堂和实训基地,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提高工匠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是非常乐于参加这种行业接触的。最后,还可以依托于实践类的研究课程,让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或者是工程项目的开发,让学生能够全过程、全身心投入,通过科研课题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工程类实训的目标,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三)搭建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基地平台

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应该是一个集“教学、生产、科研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科学的循环平台。具体平台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整合条件与资源,实现对在校学生、校外学生、企业在岗人员、社会技工的服务,实现平台的多项服务。当然,作为高校而言,在对学生培养方面,尤其是要注重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的特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结合本校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将社会、行业的优秀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更好地实现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的多项功能。

61d555d468cfd_html_ea0bd08285d1b150.png

(四)组建一直具有高水平的工程实践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角色。在搭建大类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训平台中,就需要建设一支能够开展工程实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首先,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机构,引进或者培养具有国内甚至是国际影响力的工程人才。其次,鼓励青年教师进入行业学习,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实践实训和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最后,引进行业人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而合作,积极聘任企业、行业具有高水平的导师,强化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促进大类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质量。

(五)建立合理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除了高校、教师、行业方面的努力之外,还应该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与评价机制,能够实现实训教学反馈,能够让专业培养过程中接手第一手资料,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教师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再是传统的对考勤、作业的考查,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训创新、科研课题参与等方面的考评项目,充分鼓励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行业归属感与认同感。学生方面也应该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能够让学生第一时间反馈实训教学效果,从学生反馈中改进,多方面保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小林,帅李等.农林院校基于大类招生的“材料与化工”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21(01).

  2. 万劲波,吴博.强化科技强国对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5).


作者简介:何林芯 ,女 1982年10月出生,籍贯四川南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职称:实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