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王岳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 251700

摘要: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与价值观,要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综合发展。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准确把握学科特征,立足实际学情进行方法、理论、策略创新,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指导,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方向。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学科来说,偏向于基础性,如果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自学方法,便可以很快投入学习中。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语文教材涵盖了大量人文、社科、哲学以及自然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学科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发掘出语文教材背后蕴藏的各种知识,思考这些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进而促进自己其他学科成绩的共同提升。另外,由于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紧密,使语文成为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工具,因此语文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要提升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深刻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一)养成提前预习知识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课文的教学结构,挖掘出语文课文的育人作用,让枯燥乏味的汉字以强烈的情感更好地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让语文知识充满乐趣。其次,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观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楚学生的习惯,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知识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对小学语文课文进行全面的学习,因此预习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次,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中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闪光点去激励学生,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在学习中向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在实际的课堂当中,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也会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要在任何的课文中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就会变得清晰、通透,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要在小学阶段培养综合型的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改善以前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成为独立学习和生活的好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中,养成善于做笔记的习惯,将自己所感悟到的道理记录下来,这样长期的积累就会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的素材,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学习习惯也会得到完善。

(二)提升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在平时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注重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利用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小学生思维较为简单,无法有效地理解复杂的文字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元素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能够将静止的文字知识进行动态的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对知识展开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知识的难度就会相应下降,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就会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觉性,教师就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地形成。

(三)及时完成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可以检验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了解学生是否及时完成作业,应及时检查,哪个学生没按照什么要求,哪一项做得不够好,都清清楚楚地告知学生,并及时反馈给家长。督促学生及时交作业,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后及时发给学生订正,这样印象比较深刻,能第一时间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一年级的老师还要培养学生抄作业的习惯。刚入学的学生还不会写很多字,要降低抄作业的难度,字数要少,可以用拼音代替没学过的字。一开始,老师检查学生的抄作业本,接下去可由同桌互相检查、互相监督。要求学生们回家后还要对照着抄作业本来做作业,完成一项打钩一项,避免漏做作业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对待作业的认真态度,做作业的本子及格式也要统一要求,每个学期展示优秀的作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四)督促学生练习写作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方面,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开始。因写作在学生学习语文中比较有难度。因此,学生掌握了写作要点,就会在阅读方面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挑山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或是事物进行描写,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也会有很好的提升。

(五)课外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法宝。“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可以在书籍中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视野得以开阔,塑造良好的性格。从小培养学生喜爱阅读、阅读好书的习惯,使学生从中受益。我每天都布置学生们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为了落实这项作业,还制定了一份表格,让学生写出书名、简单的感受,摘抄书中的成语,家长评分,以此督促学生认真看书。建议学生把自己阅读的好书推荐给同学,互相借阅书籍,增进交流,增强阅读兴趣。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坚持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经历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小学生这些习惯的培养,没有捷径,要有像夸父一样追日的决心,要有把铁杵磨成针的耐心,还要有像红军两万里长征那样的毅力。当然,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个别不配合的学生,老师得付出更多的时间,给予其足够的关心和耐心。

(六)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体系,灵活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在学习中难免会运用一些错误的方法,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影响了语文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降低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对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加以提升,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运用不同的方法学习语文。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古诗时,可以先让学生翻译诗句,了解古诗的内涵,再让学生赏析古诗中的字词,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七)合理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和课前预习并非必须是传统的纸质作业,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找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渔夫”“金鱼”一共出现了几次,他们之间一共有多少次对话。虽然这样的问题看似比较简单,但学生想完成作业就必须阅读全文。这一过程就相当于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学生由于提前熟悉过课文,所以上课的时候学习效果会更好,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涯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小学语文学科,关乎后期初中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重点学科之一,不仅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同时也需要在生活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褚景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18):129-130.

[2]蒋永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读写算,2021(17):173-174.

[3]李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05):167.

[4]王永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若干问题思考[J].新课程,2020(47):138.

[5]孙廷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J].新课程(上),2019(06):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