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的思政点挖掘与案例实践 ——以《平纹组织织物及应用》为例

/ 2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的思政点挖掘与案例实践 ——以《平纹组织织物及应用》为例

陶丹 肖军 陈益人 刘泠衫 李圣雨 闫书芹 蔡光明 曹根阳 *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是为纺织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在学生刚刚迈入大学校门之际,通过本课程中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寓社会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1]进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形成协同效应,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2]

本文以课程第二章第一节“三原组织与应用中”的“平纹组织织物及应用”为例,在教学中基于OBE理念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进行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力求对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则是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工科学生,总结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社会社会价值塑造,激发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个人素养塑造,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科学能力塑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二 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目标的构建

围绕授课内容“平纹组织织物及应用”,针对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融合问题,设计目标如下:

1 思政目标

(1)社会价值塑造(责任与担当):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个人素养塑造(如何做人):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爱岗敬业的职业责任感;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百学立志,崇真尚美。

(3) 科学能力塑造(如何做事):钻研、勤奋、毅力;交叉学科融合;开拓进取,创新意识;求真务实。

2 知识目标

(1) 平纹组织的组织结构及上机设计;

(2) 平纹组织的应用拓展。

3 能力目标

基于工程实践需求,利用平纹组织的结构特点,开拓平纹组织机织物产品的应用;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 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的重整

思政教学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着力点[1]。契合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织物组织与结构》大纲教学内容,挖掘和筛选思政元素及素材,进行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重整,并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则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平纹组织的组织结构和上机设计及平纹组织的应用拓展,以典型新闻时政作为切入点,以图片、视频、案例及引入企业导师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地将社会价值塑造、个人素养塑造和科学能力塑造融入“平纹组织织物及应用”的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之中。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保障教学过程完整性、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2]

四 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探索

坚持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基于OBE教育理念,以解决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的重整与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社会价值素养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对纺织工程专业充分认可并充满专业自豪感,投入更多精力认真学习。

五 课程成效

本课程以“平纹织物及应用”为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依托《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系统全面地将社会价值塑造、个人素养塑造及科学能力塑造三大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主动性带来的教学效果提升,从产品设计的灵感来源与动力带来的作品创新等呈现出一系列正面的育人成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机织物产品设计》课程群的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1 立德树人成果
《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以纺织11802和纺织11803班作为试点改革班级:

(1) 20年11月份举办的首届《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作品展(非教学要求),该班级共展出19幅机织物产品,学生参与比例高达69.76%( 30人/43人);

(2) 20年“红绿蓝”全国纺织面料大赛,两个班级共提交6幅作品,学生参与比例41.87(18人/43人),获奖比例20.93%(9人/43人);

(3) 20年试点班级基于本课程获批3项大创训练项目,其中1项国家级,2项省级;

(4) 20-21年试点班级基于该课程,申请面料设计相关专利4项,其中1项已授权。

2 育人典型案例

在课程思政与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过程中,初见“大思政”协同育人的成效。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社会价值观、生态文明社会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创新意识的培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案例1:“薄暖华夫面料”——感谢并献给所有抗疫人员,献给所有在现在这个充满着挑战的时期里给世间带来温暖和渴望的人们,凭借作品,试点班级学生郭世茂获得一项面料设计专利授权,获批一项省级大学生训练项目,获得“青春力量,感动纺大”年度武汉纺织大学大学生榜样人物。

案例2:“红绿蓝”获奖作品《百福具臻》的设计是学生疫情线上课程中主动完成:我们这款织物想为新冠患者祈福,祝愿他们战胜病毒早日康复;我们想为医护人员祈福,祝愿他们隔绝病毒保护自己;我们还想为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祈福,祝愿他们能坚持不懈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我们选择的花型是“福”字,寓意各种福运一齐来到。


六 结语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通过每一堂专业课程的思政一体化深度融合,落实“织物组织与结构”核心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带动专业课程群建设,协同解决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落实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晔, 乔自强.“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系统化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4:80-81. 

[2] 郭肖青,田明伟,窦玉坤,刘迎春,王雪芳.课程思政融入“织造学”课程的背景与途径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2021,1:48-51.


第一作者:陶丹,女,博士,研究方向为:功能面料开发。

*通讯作者:曹根阳,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性能纤维颜色构建及功能制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