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思维导图,优化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活用思维导图,优化数学教学

黄雪霞

江门市蓬江区里仁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作为本身是比较复杂,知识比较抽象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及抽象性特点,这是很多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问题所在。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运用至教学体系中,帮助学生清晰的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本文将通过思维导图多元化特点、形象化特点、互动性特点、引导性特点,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积极利用于思维导图,需要通过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目的,为小学生设计出更为可行教学计划,促进小学生更为迫切的进行数学学习,以便提升其的数学学习效果。以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及拓展能力为综合教学目的,为小学生制定出思维导图教学计划,能够切实借助于思维导图的多方面优势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保证数学教学方案设计效果及思维导图运用效果。

一、通过思维导图多元化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的重要特征之一,既体现在较为多元等方面之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其优势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感受数学知识的引导效用,以培养小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热情及兴趣作为重要的内容。对此,教师能够将思维导图所具备的优势特征应用至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理论教学是学生学习兴趣偏弱的环节所在,由于学习内容比较固化,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数学教师即可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方式,为学生制定科学化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过程中,其中的理论知识教育目标为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主要含义并掌握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稍弱的学生而言,这种理论性知识具有较强的难度,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完成本课理论知识学习目标,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多元化的特点为其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将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及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具体信息以思维导图来加以展现,帮助学生在清晰的思维导图辅助作用下完成本课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将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在较强的积极学习体验中完成理论知识探究目标。如图:

61e0f86e4b63f_html_f84f2cff89849889.jpg














二、利用思维导图形象化特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另一优势特点便是具有较强的形象化特点,可以清晰直观的将知识进行展现,全面提升知识的直观性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强化。以思维导图所具备的形象化特征,为小学生们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这可作为推动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举措和有效方式。如:教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计算的过程相对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感到困难,加之计算的过程比较枯燥,不少小学生在实际学习期间均易于产生兴趣不足的状况。为应对好上方问题,在教学实践之中则能够应用于思维导图形象化的展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学生讲解不同计算步骤之间的逻辑观点,使学生能够将枯燥的计算步骤转化成具体生动的形象,进而为自身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图:

61e0f86e4b63f_html_8397c659c596b86b.png






三、结合思维导图互动性特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中,其互动性的优势特点可以充分运用至小学数学课堂总结环节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总结及梳理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促进实现高效教学的发展目标。为切实体现出思维导图所具备的互动性特征,在进行课堂总结时的优势所在,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化学习方案,指引学生运用于思维导图完成总结复习目标,进一步夯实数学学习基础。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数学广角-数与形》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便可以利用图形观察的教学方式,结合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帮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图形探究的学习目标。全面强化学生数学规律探究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理解掌握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另外,在本课的总结及评价环节中,数学教师也可将思维导图的互动性特点运用至其中,引导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完成总结目标,提高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探究水平,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数学学习内容。因此,充分突出体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互动性的优势特点,将其运用至数学教学体系中的总结环节中,可以有效促进提升学生复习巩固效果,强化学生核心素质水平。

四、根据思维导图引导性特点,强化学生拓展能力

思维导图的引导性较为明显,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之上实施数学学习。与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现代化教学体系更加注重拓展能力的发展,强调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延伸至更加广泛的范围,切实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及水平。然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并不是随意而定的,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数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为学生制定合理化的拓展内容,再者,为提升其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就需更为注重指引小学生以自主拓展的形式完成延伸学习目标。对此,思维导图引导性的特点将会成为学生拓展能力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动力所在。例如:在小学数学《百分数》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引导性特点渗透至课程体系中,帮助学生以自主拓展的方式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作用下完成延伸学习目标。学生在数学思维导图的引导作用下,可以结合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折扣、纳税、利息等角度的运用方法进行全面探究,如此则利于达成拓展教育的重要目标。思维导图所具备的引导性这一特征,能够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应流程中,以凸显出引导效用,结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内容,明确具体的数学学习目标,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出现。因此,加强思维导图引导性优势特点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拓展学习水平,延伸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范畴。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应用于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加以指引,强调掌握到思维导图的各项特征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积极吸收知识内容,达成数学探究目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汝小惠.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1(27):43-44.

[2]王军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新课程,2021(3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