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与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与干预措施

夏碧菲 何俊娥

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65

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 年4月-2019 年4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154 例,对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部位、职业暴露情况,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中护士约占所发生职业暴露工种的74%;医护人员工龄,小于1年占比44%,2年~5年占比24%。血源性疾病成为主要的职业暴露源,乙肝最多。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皮肤黏膜受轻度损伤。受伤部位主要是手掌部和手指部。暴露方式:静脉拔针占比31%,收集锐器占比17%。暴露器材:头皮针占比65%,注射器针头占比26%。科室分布:神内二科14%、关节外科9%、手术室9%、创伤骨科9%、手外二科8%、急诊科5%、肝胆外科5%、呼吸内科5%。结论: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工作习惯,注射和拔针等操作不规范引起的针刺伤,手术中锐器的传递和收集不规范引起锐器伤。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工龄小于一年的。职业暴露发生例数较多的科室神内二科、关节外科、手术室、创伤骨科、手外二科、急诊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需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室内部培训和演练。医护人员在发生暴露后伤口都及时的进行了处理,按时间点0、1、6个月跟踪检查。在工作中要规范操作,定期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和宣教,增强防护意识;尤其加强对新入职人员和实习生入职培训以及实习前培训。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干预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科学实验等工作中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2017—2019年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风险因素,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 年4月-2019 年4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154 例,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其他人员。

方法: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部位、职业暴露情况、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1)医护人员中护士约占所发生职业暴露工种的74%;

(2)医护人员工龄,小于1年占比44%,2年~5年占比24%。

(3)血源性疾病成为主要的职业暴露源,乙肝最多。

(4)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皮肤黏膜受轻度损伤。受伤部位主要是手掌部和手指部。

(5)暴露方式:静脉拔针占比31%,收集锐器占比17%。

(6)暴露器材:头皮针占比65%,注射器针头占比26%。

(7)科室分布:神内二科14%、关节外科9%、手术室9%、创伤骨科9%、手外二科8%、急诊科5%、肝胆外科5%、呼吸内科5%。请这些科室务必做好培训以及演练,记录和照片资料留备院感处检查。

3讨论

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分析:①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医疗器械的传递、各种检查与治疗、处置方面的不规范,如徒手传递、接触锐器;治疗盘中未配置锐器盒,锐器未能及时置入锐器盒内;针头乱放,操作后未及时处置用物造成本人或他人发生职业暴露;或不规范使用锐器盒,针头外露不小心被刺伤;注射后双手回套针头或分离针头时刺伤。②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意识差,操作不熟练。另外,部分临床医师个人防护

意识欠缺,手术时未正确佩戴防护面屏等相应的防护

用品,在进行切口缝合或传递器械等行为时不注意规

范操作,造成多次职业暴露。③由于患者较多,一线医护人员不足,任务繁重,锐器处置不及时;一些诊疗、手术时由于操作难度大,患者出血多,视野不清晰,医护人员误伤自己或助手。④个人标准防护不到位:在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特别是对患者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的时候,缺乏防护意识,未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导致患者血液、体液喷溅。同时,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够熟练,操作不够规范,防护意识相对不强,低年资检验人员成为职业暴露风险最高的人群。⑤其他原因:如患者突然躁动不安。

干预措施:①要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处置的培训学习。职业暴露的发生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技术操作娴熟程度、个人防护意识和预见性高低密切相关。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尤为重要。除对医疗、医技和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外,还应对保洁人员及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加强对保洁人员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等重点环节的培训。对实习人员,要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承担带教老师职责,与实习人员建立起“一对一”的固定教学关系。日常操作中及时纠正实习人员不规范行为,督导其规范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科室有乙肝、丙肝、肺结核和麻疹等传染性疾病检出时,要告知全科人员,及时检查手术科室,必要时请感染性疾病科会诊,不能专科治疗的情况下,务必做好隔离防护(双向防护),尽量减少人员接触。②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医院要有完善的核心制度和各种规范操作流程及SOP,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和标准预防措施,合理穿戴防护用品。③做好职业暴露监督管理。加强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健康体检,根据健康体检结果指导医务人员接种疫苗;院感办加强监管,开展定期、不定期专项督查,强调职业暴露和防护管理的重要性,鼓励积极上报,了解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发现违反操作流程、锐器处置不规范等行为及时进行督查整改,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有调查研究显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19倍。④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最为突出的是乙型肝炎病毒,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人群中乙肝感染率高,所以医护人员在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及手部有伤口时应戴手套,进行预期有喷溅可能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罩,以确保防护安全。

综上所述,实习、新入职人员及工作年限少于5 年的医护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重点人群;病房、手术室、检验科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场所。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岗前培训和防护带教,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狠抓重点环节,特别是锐器处置、拔除针头、手术缝合等环节,是预防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萍,刘丁,南玲,王豪,黄庆宁,方清永,成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03):213-215.

[2]付强,张秀月,李诗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06):801-805.

[3]花静,李家斌,王进,王文阳,汤红芳.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86-4289.

[4]张亚英,姜亦虹,钱静,张贤平,孔懿,李阳,戈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07):658-661.

[5]孙建,徐华,顾安曼,李卫光,吴安华,刘运喜,杨怀,丁丽丽,马红秋,杨芸,邢亚威,林玲,刘卫平,罗晓黎,文建国,张卫红,侯铁英,武迎宏.中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09):681-685.

[6]秦启彤,石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保护[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01):53-55.

[7]陈建伟,韩立海,孙吉花,张霞,邱会芬,张洁.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08):1909-1911.

[8]徐鹏,韩琳,曾刚,马福昌,刘康迈,吕繁.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01):66-69.

[9]茅丽娟. 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和防护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