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代用茶监管现状和安全风险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9
/ 3

浅谈代用茶监管现状和安全风险评价

何积芬,罗枭灼,卢蓉娜,吕冠欣 *

佛山市顺德区药品检验所 广东顺德 528300


摘要目的了解代用茶的定义和常见误区,现代医学功效研究,现行标准及监管风险,安全性评价现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对比分析,对近年来代用茶的执行标准及其不足,非法添加、农药残留和有害元素分析技术手段和存在的安全性风险进行综述。结果代用茶的定义易与袋泡茶混淆,缺少统一的代用茶国家标准,普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和有害元素超标的安全风险,在某些宣称功效类别的代用茶中存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的现象。结论本文梳理了代用茶的执行标准和安全评价现状,为代用茶的标准制定和风险监管提供思路。

关键词代用茶非法添加农药残留有害元素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茶文化,茶作为养生饮品深受人们喜爱并延续至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多样化需求,衍生了出具有不同保健功效的代用茶。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以花草茶、水果茶为代表的代用茶占据线上茶产品消费规模首位,增长幅度超过了传统红茶和绿茶,并且消费主体逐渐年轻化。

一、代用茶的定义及误区

根据我国GH/T1091-2014《代用茶》的规定,代用茶是指采用除茶以外、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植物芽叶、花及花蕾、果(实)、根茎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或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根据原料的不同,分为叶类、花类、果(实)类、根茎类和混合类代用茶。

在31大类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代用茶归属于茶叶及其制品食品大类,其原料除传统食品外,还应符合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普通食品、新食品原料或药食同源目录的要求。截至目前,由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药食同源”物质共有93种,为达到宣称功效,代用茶中往往加入多种中药材,其中不乏罗布麻、牛蒡根等非药食同源的中药,以养生茶的名义介于保健食品和药品之间,处于监管的空白领域,容易误导消费者以食品替代药品,产生不良后果。

代用茶易与袋泡茶混淆。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不少研究人员将代用茶误称为袋泡茶,研究其临床治疗功效[1-6]。根据我国GB/T24690-2018《袋泡茶》的规定,袋泡茶是指以茶树的芽、叶、嫩茎制成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及通过上述原料经各种鲜花窨制的花茶为原料,通过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用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袋泡茶的原料是茶树,归根结底是一种茶叶,而代用茶是采用除茶以外的可用于食品的植物作为原料,是一种茶制品,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袋泡茶作为一种食品,应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出现有宣传疗效用语和医疗术语,不得标注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明示或暗示用语,非保健食品的内容不能含具有保健作用。

二、代用茶现行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代用茶现有两个行业标准,即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H/T1091-2014《代用茶》和农业行业标准NY-T2014-2015《绿色食品代用茶》,以及河北、吉林、贵州、陕西、安徽、广西和广州等地出台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而针对茶和代茶制品的国家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仍在制订中。

两个行业标准均对感官要求、水分、灰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作出了规定,汪庆华[7]、高海燕[8]等人对两个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参考文献数据和委托检验数据,提出了现行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加二氧化硫残留限量和微生物指标,并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代用茶的国家标准。

代用茶属于食品分类,但常常使用药食同源中药材作为原料,其执行标准和安全监管却比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宽泛许多。笔者对比了《代用茶》和《中国药典》[9]相关检查项目,发现代用茶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提高。在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方面,《中国药典》规定了铅、镉、砷、汞、铜等5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和限值,而代用茶只规定了铅、砷、镉等3种。在农药残留方面,《中国药典》规定了526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同时对33种常见农药残留的限值作出了规定,而代用茶只规定了12种农药残留的限值。《中国药典》还规定了包括4中黄曲霉素在内的11种真菌毒素的测定方法,以及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而代用茶的标准对此均没有涉及。此外,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也是近来热议的话题,代用茶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通过热水冲泡后直接饮用,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远不及中药煎煮炮制过程。因此,微生物污染也是代用茶安全监管的潜在风险点。

三、代用茶安全风险评价现状

1.非法添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亚健康的困扰,相比服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对身体的损害,更多人倾向于通过食疗来调节身体状态,如服用保健食品、代用茶等。然而,一些不法厂商为了增强产品功效,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这对消费者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加大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的打击力度,不法厂商开始将非法添加转移到普通食品中,添加手段由单一添加变成混合添加,添加类别也由常规物质变成检测标准外物质。这不仅对消费者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同时也给非法添加化合物的检测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尚士博等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具有调节血糖功能袋泡茶中4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的含量的分析方法,在7中市售调节血糖功能袋泡茶保健食品的检测中,有1种检出化学药物格列吡嗪

[10]。刘国娇等人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安神类代用茶中19种镇静安神类非法添加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11],对现有镇静安神类中成药及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的国家补充检验方法进行了整合和扩充,并证明了该方法在普通食品中的适用性。唐维英等人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同时测定茶叶、代用茶和饮料食品中63种非法添加化合物的分析[12],涵盖了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抗风湿等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别,对线上销售宣称有解热镇痛作用的83批代用茶和凉茶饮料进行筛查,发现阳性样品8批。

2.农药残留

现代农药、化肥的使用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也会引起农药残留问题。研究表明,进入人体的农药约90%是通过食物摄入的。农药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神经,导致中枢神经损伤,降低人体免疫力,影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在长期的农药积累下,还可能引起致癌、畸变,甚至导致死亡。目前,代用茶中的农药残留多采用乙腈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最高可同时测定48种农药残留的含量[13-15]。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代用茶都检出有机氯、有机磷或拟除虫菊酯类的一种或多种农药残留,且金银花、菊花等大众消费较高的品种的农药残留种类多、含量高,因此代用茶的农药残留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代用茶的现行标准仅对12种农药残留做出了规定。在最新修订的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了食品中564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其中与代用茶相关的检验方法就有GB23200.11和GB23200.13,分别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桑枝、金银花、枸杞子和荷叶中41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和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代用茶虽属于食品分类,但原料中常常含有多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近年来,有关中药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研究工作逐步开展,2020年版《中国药典》针对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残留量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色谱法,测定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中的农药残留。然而食品消费模式不同于中药,不管是从消费量、消费频率还是服用方式上都与中药有较大差异。因此,如何考虑食品的服用特点,兼顾中药风险监管模式,建立符合代用茶使用特色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评估体系,将会是重要研究方向。

3.无机元素及有害元素

无机元素作为六大营养素之一,是人体代谢中的必要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铁对造血、活血及防治贫血有重要作用,钾是胰岛素分泌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元素,锌是酶的重要组成物质,而缺锰可导致胰腺发育不全,糖尿病与微量元素硒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水、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代用茶在种植、加工、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存在重金属富集和有害元素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极大的潜在危害。

研究人员采用ICP-MS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菊花中镉含量,并以镉的摄入量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代用茶菊花中的镉对于人体健康作出评价[16]。在采集的38批菊花茶样品中,有18批镉的含量超出了代用茶行业标准NY/T2140-2015和GH/T1091-2014规定的镉的限量(0.5mg/kg),最高达1.88mg/kg,镉经代用茶菊花摄入人体所构成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张学英等人以青钱柳叶、莓茶和绞股蓝3种代用茶为研究对象,分析17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5种重金属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发现这三种代用茶中汞含量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并有1批七叶绞股蓝镉超过标准限值[17]。周谙非等人建立了微波消解-ICP-MS法测对22种市售代用茶中的铅、砷、镧、铈、镨、钕、钐等7中有害元素进行了测定[18]。李文玉等人采用ICP-MS方法同时检测代用茶中15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并探讨叶类、花类、果类代用茶之间稀土含量的相关性。在分析测试的42种代用茶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超标比例达到33%,叶类代用茶中稀土富集程度高于花类和果类,与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一致[19]。吴龙等人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代用茶样品中铅、砷、汞、镉、铬、铝、镍等7种金属元素含量,51个样品本的金属超标率达6.25%,铝的含量最高达到310mg/kg。而关于代用茶中铝的残留量,国家标准中并没有限值可供参考[20]

目前,代用茶的2个行业标准仅对铅、砷、镉作出了规定且限值一致,而地方标准规定的重金属的种类和限值存在较大差异,多个地方标准仅对铅进行了限定。现行的代用茶标准不能全面评估重金属污染物在代用茶中的富集危害,以及缺乏对代用茶产品质量的风险把控,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四、结语

中国人自古爱饮茶,善制茶,其重要原因就是茶的养生药用价值。代用茶多以药食同源中药材制成,充分发挥药材防治疾病的功能,具有毒性低、效果慢等特点,适合作为食疗辅助各类疾病的治疗,逐渐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时尚。但是目前代用茶的执行标准只有两个行业标准和多个地方标准,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代用茶虽然是作为食品分类,但其原材料往往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对照中药材的监管体系,代用茶的监管相对宽松,存在非法添加、农药残留和有害元素超标的安全风险。因此,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制定统一的代用茶国家标准,应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建立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通过行政监管和技术支持相结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食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宜默,梁媛,刘宪莉.决明降脂袋泡茶治疗血脂异常病前状态的临床研究[J].大医生,2018,10-12月.

[2]谢玉琼,邱宝珊,杨素娟,等.芪菊袋泡茶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功能性鼻内镜术后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2):4269-4272.

[3]王娜,林彩霞,徐李玲,等.青钱柳双瓜袋泡茶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与肝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12):1889-1894.

[4]史景彦,龚利军.山楂降压袋泡茶治疗轻微高血压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3):142-143.

[5]唐伟华,章文春.玄麦甘桔袋泡茶结合咽扁清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9,12(50):36-38.

[6]杨茂艺,胡志鹏,马喜桃,等.雅连袋泡茶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疗效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1):3143-3146.

[7]汪庆华,刘新.解读代用茶行业标准及存在的问题[J].茶叶,2019,45(2):90-92.

[8]高海燕,许凌.解析我国代用茶标准限量及其符合性[J].广东茶业,2017(Z1):13-16.

[9]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S].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通则.

[10]尚士博,安康,何漾,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泡茶中的4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6):4296-4301.

[11]刘国娇,王彬,曾妮,等.HPLC-MS/MS法测定安神类代用茶中19种镇静安神类非法添加物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8):187-193.

[12]唐维英,黄泽玮,钱广生,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代用茶和饮料食品中63种非法添加化合物[J].色谱,2018,36(12):1245-1260.

[13]李晔,赵丹莹,郭爱华,等.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代用茶中14种农药残留[J].卫生研究,2018,47(04):621-627.

[14]王建国,李鹏高.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代用茶中的16种农药残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1):3452-3458.

[15]封利会,王硕,安阳,等.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类代用茶中的48种农药残留[J].食品科技,2021,46(05):265-271.

[16]刘花梅,戴瑞平,杨梅,等.代用茶菊花镉含量特征及镉健康风险评价[J].现代食品,2018,15(027):81-87.

[17]张学英,章发盛,黄忠意.古丈毛尖和3种代用茶中17种无机元素分析及5种重金属安全性评价[J].食品安全导刊,2018,19(028):64-68.

[18]周谙非,陈光,杨彦丽.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代用茶中多种有害元素[J].粮油食品科技,2010,18(1):36-38.

[19]李文玉,陆莉莉,杨志伟,等.用ICP-MS方法测定代用茶中稀土总量[J].轻工科技,2017,8(225):126-128.

[20]吴龙,张力群,龚立科,等.茶叶及代用茶中多种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7):1025-1028.


研究项目:佛山市科技创新项目(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20001004320)




第一作者简介:何积芬,1986年10月,女,汉族,籍贯江西赣州,硕士研究生,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及风险评价,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鉴海北路76号,邮编528300,